本文导读目录:
百岁老中医养生(百岁老中医养生养心经)为什么很多老中医动辄八九十岁,而西医却很少见笔者觉得,主要是我们的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医对养生起到的作用很大的缘故。
中医中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对中医中药都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经过千年的发展与完善,中医药理论在人的健康养生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了,这也是为什么说有些老中医能够很长寿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中医讲究辩证法整体论,讲究身体各个器官的整体调理,这种辩证论治以及整体的平衡调节,对人体健康应该是非常重要的,而西医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这种做法与中医相比,就显得过于局限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西医讲究的是针对性,得了什么病就用什么药,当然了药品也多为化学制剂,而中医则明显不同,中医会让你进行综合的调理,从内部器官到病变部位,进行全面的改善,而药品呢,自然多为中药或者是中成药。主要成分也多为自然界的动植物或矿石类。这一点,中西医方面同样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首先一个就是药的研制过程,东西方是有着文化的差异的,西方人做事讲究严谨,在药的研制过程中更注重数据,各期临床试验,各种准确的记录,只有通过大量的试验后,证明确实适合人体使用后才能投入市场,才能让患者使用。而中药呢,多数凭借的是经验,从神农时代,就开始尝试各种药物了,即便到了如今,我们依然重视古方剂,那么古人对药物记载的就完全正确吗?是否存在着没有明显不适的隐患或副作用这个真的很难说。
再有一个就是药物针对的明确性,西药虽然是化学药品,但药的成分比较明确,起到了哪些作用,以及哪些伤害,都是通过了大量的试验和记录,都是非常明确的。而中药呢,通常都是采用动植物的某一部分,直接拿过来就用了,那么这里究竟含有什么成分?究竟会有哪些副作用?这个是很难明确下来的。
不管怎么说吧,中医药在我国有着千年的历史了,对人类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合理的中医药理论调理,也会让人变得更加健康长寿的。这就是我们如今的人身体都很强壮、长寿者很多的一个因素吧。
颜正华教授是当代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颜老如今已年逾九旬,仍身体健康,面色红润,双目炯炯,思维清晰,还能出门诊,还能参加视察新校区等活动。
颜老总结自己有五大养生方法,排第一的就是保持精神平和,他自己常通过静坐气功、练书法、哼汤头歌、练气功等来放松精神。
国医大师干祖望干老到百岁高龄还能出诊,干老对自己的养生非常有自信,他80岁时评价自己:“躺着像70,坐着像60,站起来像50,走起来像40,一问年纪,才知道是80。”年过九旬,仍然头不晕,眼不花,耳不聋,腰板硬朗,步履轻松,思维敏捷。百岁高龄,照常出诊上班,堪为中医养生的楷模。
干老的养生秘诀总结起来就是四条八个字:童心、蚁食、龟欲、猴行。第一条童心,也就是《道德经》里所谓的“赤子之心”“婴儿”之心,孩童样的心理状态。无忧无虑,生气勃勃,满怀好奇,思维专注,其核心特点是脱离杂念,乐观开朗。
《黄帝内经》中有这么一句话:“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当一个人心神清净、安宁时,疾病和外邪都侵入不了我们的体内,这样身体就健康了。在《黄帝内经》中,心叫做君主之官,就好比是一个皇帝,掌管的是神。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是统领一切的,同样,在人身当中,“皇帝”所主管的神也是最重要的、统领一切的。神安则心安,心安人就安了。
我的父亲李济仁,心态就特别好,始终保持一颗童心,他的“志向”是游遍世界。第二届国医大师孙光荣孙老特别“喜欢”家父,孙老说:在国医大师中唯有“佛菩萨”(孙老对家父的敬称)最逍遥!之所以能“逍遥”,可能是因为心无挂碍,之所以心无挂碍,可能是因为情有所钟,之所以一直能情有所钟,一定是始终保持着好奇心——对新事物、老事物,总能以虚空的心来悦纳,心中总是充满好奇,满载欢喜。
而现在大多数人都面临心理困惑,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人生最大的问题,心理疾病甚至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病。
因为中医对自己的身体养护的比较好,很重视身体,而西医不会这么重视自己的身体,所以没有
★第一条
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凉开水。这就是中医说的:“晨起胃气最弱。故尔饮凉水以激胃气。此为养生第一。”。也就是说,人刚睡醒的时候胃气最弱,还不能吃东西;只能喝凉开水去刺激胃肠道,使得下丘脑产生饥饿感。
然后再去撒尿、洗脸、锻炼身体、吃早饭。刚开始喝凉开水的时候,不要一次喝得很多;要从几百毫升开始,慢慢增加水量。早晨锻炼身体不要过份用力,否则一天没力气。早饭必需吃,但是不要吃得太多。建议吃营养丰富的高蛋白健康早餐。省时方便有营养。
现代医学发现,人类的新陈代谢率在凌晨四时左右是最低的。心跳次数很少,呼吸次数很少,消化液分泌也很少。因此早晨起床,确实不能吃难于消化的食物。但是人类早晨必需吃东西,否则不能补充上午的能量,而且容易发生胆结石。那么怎样才能快速让胃肠道工作喝水!因为水是最容易被胃肠道吸收的。为什么要喝凉开水要刺激胃肠道蠕动,使得下丘脑产生饥饿感。临床证明,许多胃病患者,都是因为早晨起床就吃食物而造成的。
有人说,你让小孩子喝凉开水,小孩子岂不拉稀?你让有胃病的人喝凉开水,胃病人岂不胃疼?你让来月经的妇人喝凉开水,妇人岂不腹疼?是的,可能如此。因此要慢慢来,要逐渐培养这个习惯。
但是有许多人早晨一睁眼就吃早餐,甚至在床上吃饭;这是享福吗?不是。也有些人早晨一睁眼就喝茶、喝饮料、甚至喝酒;这是享福吗?不是。还有些人早晨一睁眼就撒尿、洗脸、锻炼身体,这是享福吗?不是。这都是违反了人生规律。
★第二条
午饭了,你首先要喝猪蹄熬的保元汤,然后吃粗粮,以及小菜。这就是中医说的:“午时喝保元汤勿食肉。进补而避肉毒。又进粗食小菜以裹肠毒。谓之七分饱。此为养生第二。”。
肉汤可以分别是牛筋汤、猪蹄汤、羊蹄汤、肉皮汤、鲫鱼汤、牛肉汤、排骨汤、鸡汤。粗粮可以分别是玉米、小米、荞麦、大麦、豆类、红薯、芋头等。小菜可以分别是土豆、柿子茭、萝卜、茄子、冬瓜等。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历史上著名的中医刘纯的主张。你看,他让你吃肉,又说吃肉块容易中毒,而让你喝肉汤。你看,他怕你喝肉汤没有粪便,没有粪便也会中毒;又让你吃粗粮小菜去排大便。因此,这种饮食方法受到了世界上千百万人的推崇。
★第三条
午饭之后要散步半小时,然后午睡。这就是中医养生法说的:“饭后小憩。以养精神。此为养生第三。”。午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午饭是一天之内的最重要的补充营养的时机。而午睡的时候,就减少了其它部位的血液供应;使得胃肠道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去充分吸收食物。但是午睡时间不要太长,有一个小时就可以了
★第四条
午睡之后要喝果汁,这是补充维生素的时候。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小憩之后喝果汁。以滋血脉。此为养生第四。”。不要图省事买果汁喝,要自己动手压榨水果。最安全好喝的水果汁,是梨和苹果等量压榨而成。为什么要喝果汁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那么吃水果岂不是更好吗?是的,如果你每天能够吃3——5斤水果,那么当然可以。
★第五条
下午要做健身。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申时。动而汗出。喊叫为乐。此为养生第五。”。每天下午大约16点的时候,是人体新陈代谢率最高的时候,此时锻炼身体不容易受伤。有些人认为活动身体,就叫锻炼身体。错了!不管你采取什么方式锻炼身体,必需全身出汗,必需大声喊叫,只有这样才能强身健体。
因为一个人:“老在腿上,死在嘴上。”因此老年人的腿脚锻炼最重要,而腿脚的锻炼要以足弓为主。锻炼足弓的方法是蹦跳,其中做跳绳运动最安全。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健身方法,只要坚持都很好。有人说,每天忙极了;哪有时间做健身。告诉你,抽出半个小时就行了。现在有人愿意练气功、练武术、练健美都很好。但是千万别当哑巴,只有这样才能让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第六条
不要吃晚饭。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过午不食。去肥气而养胃气。此为养生第六。”。人不能一天到晚吃得很饱,这样容易生病;因此中医和佛家都有:“过午不食。”的教诲。过午就是过了13点。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是不吃晚饭的。事实证明,不吃晚饭不会影响人的健康。反而因为诱发强烈的饥饿感而不容易生病。当然喝一碗保元汤,或者喝一碗粥、或者吃点儿水果也可以。现代人总爱闹病,可能就是因为吃了很饱的晚饭撑的。
什么叫去肥气?俗话说:“马不吃夜草不肥。”。同样的道理,人不吃晚饭也不会肥胖。目前大多数人群太肥胖,据说,在美国大约有60%的人群是胖子;然而美国人的饭量并不大。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美国人爱吃晚饭和夜宵。为什么吃晚饭和夜宵会肥胖因为人在夜里睡觉不消耗热量,因此吃进去大量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这些脂肪存积在肾囊里,那么肚子就丰满了,然后肚子就越来越大了。当然这些脂肪也分布在身体各个部位,诸如:皮下、血液、心肌、肝赃等,这造成了人体功能的减退。
那么什么叫养胃气人不吃晚饭就会饿,其效果与喝开胃汤同功。因此不吃晚饭不吃亏,因为等于你喝了免费的开胃汤。谁如此好心眼,让你喝免费的开胃汤?这就是大自然看见你不吃晚饭,而赏赐给你的。你不感到快乐吗?紧接着,你饿一会儿就不饿了,你开始自己吃自己了。大肥膘慢慢地消失了,你慢慢地苗条了。别人很惊奇,问你吃了什么减肥药?你说,天机不可泄漏。
现在有些人下班回家,扯开肚皮大吃特吃晚饭。美其名曰:“补充营养。”。其实不然,这叫找病。因为不保持饥饿感,不得病得什么?
一个人不可吃的太多。七分饱的概念,不仅是每顿饭七分饱,而且整天都是七分饱。然而我们吃的太多,我们总是担心自己饿着,总是担心孩子饿着,总是担心老人饿着,总是担心病人饿着;我们总是问人家吃饱了没有。然而我们好心办了坏事,因为我们把自己和别人撑出病来;而且浑然不知。
我们中国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吃起了晚饭和夜宵。怪哉!要知道,不吃晚饭,不会把人饿死。但是晚饭吃得多,会把人撑死。这是最基本的养生常识。尤其是小孩子,如果晚饭吃得很饱,那么极易发热。即便是年青人,如果晚饭吃得很饱,那么极易做恶梦而损害大脑。况且老年人,如果晚饭吃得很饱,那么极易发生猝死。
吃晚饭和夜宵的坏习惯,造成了中国食品的紧张。一边是农民大量地生产粮食,牧民大量地生产牲畜,果农大量地生产水果,渔民大量地捕捞鱼虾;一边是汽车、火车不停地运输;而另一边呢,是十三亿个无底洞。然而这一切生产运输,都可以减半。因为人类不必吃晚饭。
因此如果不遵守这一条规律,那么就谈不上养生之道。
★第七条
睡觉之前要烫脚。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临睡烫脚。温经络以升清气。清气升而不死。此为养生第七。”。一个人,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在睡梦中猝死。其原因有血粘度增高,心律纹乱、呼吸暂停等各种推测;但是往往防不胜防。但是中医强调睡前烫脚,刺激足部的穴位,利用经络的作用是可以预防的。烫脚的水应当是滚开的,先用开水熏脚,然后用热水泡脚;水变温之后再把脚擦干。
★第八条
一个人必需有宗教信仰。怪哉!养生之道与宗教有什么关系?“信佛而通达。通达而知足。知足而不恼。不恼而常乐。常乐而不病。故佛乃上工。此为养生第八。”。
原来宗教信仰能够使人快乐;宗教领袖是人类高明的医生。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我们随便翻开任何一种宗教的教义,都是人生的百科全书。其内容涉及到自然、人类、青年、老人、生命、爱情、仁慈、行善、自制、愤怒、憎恨、罪恶、道德、幸福、快乐、心灵、真理、工作、命运、苦难、统治、法律、忏悔、思考、服从、引导、奉献、信仰、报答、拯救、死亡、祈祷、责任、义务、友谊、财富、理想、心灵、真理、休息、骄傲、谦虚、嫉妒、沉默、名誉、帮助、宽厚、诚信、勇敢、教育、学问、才能、智慧、愚蠢、家庭、婚姻、正义、战争、和平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不是老师能够告诉我们的,也不是随便一本书能够告诉我们的。你只有读了宗教的教义,才感觉人生原来如此,你才能成为一个精神贵族。因此你醒来睁开眼,就会庆幸自己还活着。因此该吃饭了,你会能庆幸自己能够吃上饭;但是要慢慢吃。因此该睡觉了,你会庆幸自己平安渡过一天。
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与看滑稽戏不同,与听相声不同,与听笑话不同。因为这些节目只是让你一时快乐,过一会儿该烦恼还是烦恼。因此宗教不是精神鸦片,而是人的精神支柱。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极易发生精神抑郁症,也极易被疾病吓倒;只有信仰宗教才能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第九条
每个月要清肠一次。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人欲长生。肠欲常清。逢月圆而清肠。泻污浊而去毒。此为养生第十。”
结肠是人的垃圾桶。每个人每天都揣着一个垃圾桶去学习、工作、甚至性交也揣着它。一个人每天排泄粪便,并不能干净彻底地清除粪便。这是因为结肠的袋状结构,就像一串糖葫芦一样,虽然能够阻止粪便的自由排泻,但是也造成了粪便与肠壁的粘连,而如此就造成了自体中毒和静脉血液回流不畅的现像。因此一个人每月应当选择一天清肠。届时可以喝20%的20—50克甘露醇溶液;也可以用开水沏5—20克番泻叶喝。
★第十条
性功能正常的人,每个月一次就可以了。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独睡而养精气。精气足而长寿。房事每月一次足矣。此为养生第九。”。
动物的性是有季节性的,但是人的性是随意的。由于每次性都消耗了巨大的体能,因此造成了人类的疾病增多。
新婚不如远别,一个月性一次才有新鲜感。性应当选择女方月经后的一周之内,这是避孕的安全期。
因此你要想长命百岁,就必需克服气恼的坏毛病而快乐。
如何活到100岁中医角度这个论述来说,就是我们要情断深,然后养生平时饮食就要注意
要说养生,简单总结为三点: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天天笑口常开
你可能觉得这都是大白话,其实不然
谁不吃饭啊,谁不睡觉啊,但睡觉和睡觉不一样,吃饭和吃饭不一样
有人睡觉,睡不着、睡不浓,满脑子心事
现今我国已经走向小康社会,解决了人们吃饱,穿暖以后,就应该注意提高生活质量,讲究养生保健,提高身体的健康素质,这样,人人都可以健康长寿,颐养天年,而且是无疾而终。
我国古代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疾病流行,生活困苦,一般人寿命很短,而为什么古代名医寿命都很长呢总结他们的经验有四条
(1)起居有常,饮食有度
起居有常,饮食有度。就是说生活一定要合乎生理要求的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于天年,度百岁乃去。而起居无节,故半百岁而衰也。”人的起卧,是多少代以来养成的白天活动,夜晚睡觉的习惯。定时睡觉,定时醒来,按时起床,形成一套固定的睡眠节律,到时候生物钟便会起作用,出现想睡、想醒、起床的反映。按照这个习惯和节律起卧、作息,会感到很自然,很舒服。如果经常打乱这个规律,不按时起卧,贪恋夜生活,便会扰乱生物钟的节律,使身体产生一些反常的病态,如失眠、烦躁不安、乏力困倦等,导致身体抗病能力下降。早年高濂在《遵生八签》中说:“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乃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者,疾共杀之。”所以说有规律的生活、起卧实为长寿之道。
饮食有度既不是忍饥挨饿,也不是暴饮暴食,而是应该适度。老中医大多都注意吃饭定时、定量,不强食过饮,懂得“寓医于食”的营养学说,常常根据自身的需求,用食补的方式选择食物调理机体,如:原北京中医学院伤寒论教研室主任张志纯老大夫,一年四季经常喝豆汁(是绿豆经过发酵做成的一种北京小吃),年已到八十多岁时,仍耳聪目明,手不抖,每天早起用毛笔写蝇头小楷书一篇,后人甚为钦佩。当时我也曾效仿喝过豆汁,果然喝后全身舒服,如有咽喉痛时喝一碗豆汁,即可疼痛消失。我常比喻说,喝豆汁,可以与用青霉素相媲美。
(2)善握七情,心态平静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态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发生。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常称“内伤七情”。
七情致病的特点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是说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以对相应的内脏有影响,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
祖国医学认为七情致病是使人体生病的“内因”。人的情绪、心态对健康影响很大,因为人在心态平和,心情愉快时,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全都正常,当情绪不好,或有各种恶劣的信息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时,神经系统就会发生调节紊乱,造成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促进人的衰老进程,或导致某些疾病发生,如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等。因为七情是内伤病的重要因素,所以中医特别强调要谨慎调理、养性强身,以保持身体健康。
(3)讲究养生,注意防病
所谓“养生”,就是保养身体、预防疾病的意思。中国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通过反复的实践,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养生内容范围很广,涉及面也大。但一般人从医疗(治病)注意得多,而从养生(防病)考虑得少。我们的前辈在这方面既有深刻认识,又身体力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些年来,愈来愈多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养生的重要性。国际上也受到高度重视,他们逐渐认识到养生学对人的生命有着延缓衰老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对于许多慢性疾患也有治疗的功效。它是提高人体的生命系数,延年益寿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4)不治“已病”,治“未病”
“早识病”“早治疗”是我国汉代医圣张仲景早就提出的主张。古人对“疾病”二字的解释是不一样的。他说“疾”是不易察觉的小毛病,也叫“未病”状态。现在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就是古人说的“疾”的状态。此时就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如果不采取任何防范,就可以发展成为“病”。中医古籍《内经》也载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述。老中医很重视身体出现不舒服时候的早期调理,也叫“治未病”。深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重要。在生活中,还特别注重调理肠胃功能,他们牢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名言。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保养好,吃饭香,营养充足,身体就好。这与维多利亚宣言所提倡的健康方式四大基石中强调的,要有全面均衡营养的补充,基本是一致的。其次是重视调理气血,认为气与血对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非常有关系。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必先五胜(脏),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意思是说治病养生的主要关键之一是疏通气血,令其畅达而致于正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曰:“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阴治,阴病阳治,定其气血,各守其乡,血实者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血实者宜决之”意思就是引导疏通,如决江河,是祛瘀之大法。“气虚宜掣引之”意思就是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老中医很重视应用益气养血补虚和行气活血祛瘀的调理法则保养身体。我曾见到一张用三七为君药组成的传统药方,从每年立冬时节开始服用,对防止老年人冬天关节不利和关节疼痛效果非常之好。
我国名老中医的防病胜于治病的养生长寿经验,比1992年世界心脏病学会会议上制定的“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均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要早上两千多年,而且比维多利亚宣言更全面,更具体,也更符合实际。老中医的养生保健经验,也可以说是我国古老文化中极为宝贵的优秀遗产之一。
公园不是有很多老爷爷老奶奶练太极么,这应该也不错,慢悠悠的,身心都得到释放。
虽说民间流传的太极都还可以,不过如果能跟着正宗的武当传人学习,貌似更不错。
有幸在武当师和功夫馆学了太极十三式,搭配有呼吸之法,觉得就是不一样。
关于百岁老中医养生的介绍到这里结束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留言一起讨论,了解更多百岁老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记得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
白发病的理病原因
百岁老中医养生之道(百岁老中医养生秘方)先秦时期的彭祖是传说中的长寿老先生。据说这位长寿老先生经历了尧、舜、夏、商这四个朝代,一直活了800多岁,如果这个说法是真实的话,那他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古人了。
但中国历史已经过去了几千年,彭祖的真实年龄我们无可考证,我觉得这只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传说,它的真实性还是非常低的。但据中国古代的史书考证,彭祖的家族确实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长寿家族。《彭祖》这本历史书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健康养生学说,它是彭祖老先生在战国时期的著作,这本书籍中具体描述了彭祖独特的养生之道。
01.远虑用素,心白身释。
这句话出现在《彭祖》这本书籍的第三章节,他觉得养生最重要的是养心。”远虑用素,心白身释“的意思也就是说想要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必须放松自己的身体并保持一个善良纯洁的心灵。中国清代有一部养生类的中医著作名叫《中外卫生要旨》,这本书中也有相同的观点,他认为
“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缄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
由此可见,淡泊名利和善良仁慈的心境是养生之道的最主要的前提。
02.爱精养体,服气炼形。
这句话也是彭祖老先生的养生之道,意思就是养生之道的关键在于养精益气。这个观点非常符合中国的中医理论,因为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是人体的根本所在,气血之间也是相通的。在彭祖的先秦时期还没有出现那么多的补气药材,他们也并不知晓黄芪和人参这些药材的药理作用,所以彭祖当时十分重视修炼气功,他认为练习气功是补气最好的方法。《列仙传》和《庄子》这两本古书中都有彭祖练习气功的记载
古有寿者彭祖,因修习“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之术,“寿高八百”,形体依然健康。
彭祖,据说活了八百多岁
彭祖是道家的先驱,他很注重内心的修养,淡泊名利,心静如水,另外他的饮食非常清淡,不会去吃那些亚健康食品
传说中的长寿老先生是先秦时期的彭祖,他的独特的养生之道是远虑用素,心白身释,爱精养体,服气炼形
钟南山,真的有如一座大山,让我们觉得有依靠,只要他站在那里,大家的心就会踏实;只要他说句话,我们就不再害怕和恐慌,这是钟老的魅力,更是他价值的体现。无论是当年的SARS,还是今天的新冠病毒,钟老都走在了最前面,出现在了抗疫的最前沿,一位84岁的老人还能做到如此,不得不让人们伸出大拇指。
钟老的敢作敢为,也是有先决条件的,那就是他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正如钟老自己所说:健康是做事的本钱,没有了本钱你很难成功,没有了健康,你同样会缺少幸福的。现如今,已经84岁高龄的钟老依旧精神矍铄、体力充沛,他是如何做到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钟老的“养生之道”。
其实,早在2004年钟老由于工作劳累,就患上了心肌梗死,这也一度让他进行了自我调整。在一次发布会上钟老说:我虽然年龄很大了,但现在还不太糊涂,还能为社会做点事,我深有体会,那就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次会上钟老还分享了他的养生之道。
钟南山院士得了心梗之后,就把锻炼当成了一门必修课了,直到今日他仍在坚持,而且他也很会利用自己的空间,随时在门框上做引体向上,更是把单杠安装到了墙上。总之,在钟老的健康理念之中,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了,锻炼也是有讲究的,那就是根据自身条件,做一些适合的动作。而不是强迫自己去坚持。
钟老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钟南山院士同时表示,小到头疼脑热,大到不治之症,都和人的情绪有关。不良的情绪会刺激大脑皮层,促进肾上腺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分泌,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还容易患上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所以说,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保持良好的心态、一份乐观的情绪是很重要。
这一点,相对来说老年人做得比较好,都会少吃一些,而年轻人往往做不到,每次工作、游戏之后,都会狼吞虎咽大吃一顿,之后又开始了紧张的节奏。钟南山院士表示,人的饮食原则就是每顿饭七八分饱即可,而且不要挑食,做到营养均衡。如果吃得太饱,会增加肠胃的负担,过多的食物无法让肠胃消化和吸收,时间久了就会造成习惯性的营养不吸收,另外吃得过饱也会对胃黏膜产生损伤,这些都不利于健康的。
总之,钟老院士已经84岁高龄,但依旧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不得不让我们倍加敬佩,我们在祝福他老人家的同时,更应该多向他学习,多运动,这样才能同样拥有一份健康。因为钟老说过,健康是人的本钱,健康也是需要投资的。
他的养生之道就是保持好的精神状态,并且他在生活当中特别自律,每天都会坚持跑步,健身,锻炼,这样的活动
钟南山院士虽然已经84岁,但是精神还是很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的平时对于学术的研究十分深入,所以有修身养性的效果,再加上他本人也是每天都会锻炼,保证了体魄的健康
有良好的作息规律,健康的饮食和科学的锻炼,这样的话才能保证有一个好的身体,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能吃的太饱
关于百岁老中医养生之道的介绍到这里结束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留言一起讨论,了解更多百岁老中医养生之道这方面的知识记得关注我们!!!
百岁老中医养生之道推荐阅读:
白术-燥湿健脾,止泻、通便
治疗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良方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
很多长斑患者多数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导致的晒斑滋生,所以建议中药祛斑,抑制和排除黑色素达到美白祛斑的效果,雪菲中药胶囊效果很好,是一种纯中药的祛斑产品,对身体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主要成分是提取自葡萄籽,当归,红花,白芷,丹参等天然植物能从根本上由内而外祛除晒斑,晒斑,晒斑,蝴蝶斑等各种晒斑有效淡化晒斑至接近肤色,效果显著,祛斑成功后不反弹。 如何你再服用雪菲胶囊的同时,再使用些以下的小窍门就更有助于斑的去除了。 1、每天吃一片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达到祛斑的作用。 2、洗脸时,在水中加1-2汤匙的食醋,有减轻色素沉着的作用。 3、每天喝一杯西红柿汁或常吃西红柿,对防止祛斑有较好的作用。因为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可抑制黑色素,从而使沉着的色素减退或消失。 4、将柠檬汁搅汁,加糖水适量饮用。柠檬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钙、磷、铁等。常饮柠檬汁不仅可美白肌肤,还能使黑色素沉淀,达到祛斑的作用。 5、将鲜胡萝卜辟碎挤汁,取10-30毫升,日早晚洗完脸后涂抹,待干后,洗净。此外,每日喝一杯胡萝卜汁,可美白肌肤。 6:多做面膜,面膜尽量不选择美白的,选择补水保湿的那种,长期坚持使用可以达到美容祛斑的效果。 以上仅仅是个人的经验之谈,楼主可以试试哦
百岁老中医养生(百岁老中医养生养心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百岁老中医养生之道(百岁老中医养生秘方)、百岁老中医养生(百岁老中医养生养心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