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常识
第一中药材
    [!--self.hotnews--]

五脏积毒,皮肤差、“五脏排毒法”简单易做的方法有哪些?(五脏系统作用(五脏的功能及运作关系))

来源:http://1zy.cn/ 作者:http://1zy.cn/ 发表于:2023-07-06 17:05:14  点击:3
今天给各位分享五脏积毒,皮肤差、“五脏排毒法”简单易做的方法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五脏系统作用(五脏的功能及运作关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导读目
今天给各位分享五脏积毒,皮肤差、“五脏排毒法”简单易做的方法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五脏系统作用(五脏的功能及运作关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五脏积毒,皮肤差、“五脏排毒法”简单易做的方法有哪些?

2、五脏系统作用(五脏的功能及运作关系)

3、五脏该怎么调理?

五脏积毒,皮肤差、“五脏排毒法”简单易做的方法有哪些?

在中医看来,我们体内有很多毒素,凡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对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不良作用的物质都可以称为“毒”,例如瘀血、痰湿、寒气、食积、气郁、上火。

五脏积毒,皮肤差、“五脏排毒法”简单易做的方法有哪些?

这些毒素堆积在五脏之内,就会加速五脏的衰老,然后由五脏供养的皮肤、筋骨、肌肉、神经也就跟着一起衰老了。

五脏积毒,皮肤差、“五脏排毒法”简单易做的方法有哪些?

现在,我们要找出毒素的藏身处,尽快把它赶出身体。-

五脏积毒,皮肤差、“五脏排毒法”简单易做的方法有哪些?

1、肾的排毒方法

五脏积毒,皮肤差、“五脏排毒法”简单易做的方法有哪些?

吃冬瓜助肾排毒:冬瓜富含汁液,人体食用后会刺激肾增加尿液,从而排出体内的毒素。食用时可将冬瓜煲汤或清炒,味道尽量淡一些。

五脏积毒,皮肤差、“五脏排毒法”简单易做的方法有哪些?

吃山药助肾排毒:山药虽然可以同时滋补很多脏器,但最终还是以补肾为主,经常吃山药可以增强肾的排毒功能。拔丝山药是一道对肾脏很好的菜肴,有助于补肾抗毒。

五脏积毒,皮肤差、“五脏排毒法”简单易做的方法有哪些?

2、肝脏怎么排毒更顺畅-

五脏积毒,皮肤差、“五脏排毒法”简单易做的方法有哪些?

吃青色的食物:按中医五行理论,青色的食物可以通达肝气,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缓解情绪作用,属于帮助肝脏排毒的食物。中医专家推荐青色的橘子或柠檬,连皮做成青橘果汁或是青柠檬水,直接饮用就好。-

五脏积毒,皮肤差、“五脏排毒法”简单易做的方法有哪些?

枸杞:提升肝脏的耐受性。除了排毒之外,还应该提升肝脏抵抗毒素的能力。这种食物首推枸杞,它具有很好的保护肝脏的作用,可以提升肝脏对毒素的耐受性。食用时以咀嚼着吃最好,每天吃一小把。-

五脏积毒,皮肤差、“五脏排毒法”简单易做的方法有哪些?

3、肺的排毒方法

白萝卜是肺的排毒食品:在中医理论中,大肠和肺的关系最密切,肺排出毒素的程度取决于大肠是否通畅。而白萝卜能帮助大肠排泄宿便,生吃或者拌成凉菜都可以。

百合可提高肺的抗毒能力:肺向来不喜欢燥气,在燥的情况下,毒素容易积累。百合有很好的养肺滋阴的功效,可以帮肺抗击毒素。食用百合时烹制时间不要过长,否则其中的汁液会减少,防毒效果要大打折扣。

4、心脏怎么排毒更顺畅-

吃苦排毒:首推莲子芯,它味苦,可以发散心火,虽然有寒性,但不会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一向被认为是最好的化解心脏热毒的食物。可以用莲子芯泡茶,不妨再加些竹叶或生甘草,能增强莲子芯的排毒作用。-

绿豆利尿排毒:绿豆可以通过利尿、清热的办法,来化解并排出心脏的毒素,但吃绿豆时要用液体的形式,例如绿豆浆或绿豆汤,绿豆糕的效果会差一些。-

5、脾的排毒方法

吃甘味食物助脾排毒:例如山药、白术,这些都是用来化解食物中毒素的优良食品,可以增强肠胃的消化功能,使食物中的毒素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出体外。同时甘味食物还具有健脾的功效,可以很好地体现抗毒食品的功效。

饭后散步:运动可以帮助脾胃消化,加快毒素排出的速度,但需要长期坚持,效果才会更好。

参草堂养生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五脏系统作用(五脏的功能及运作关系)

一、心脏介绍及功能

1、人的心脏如本人拳头大,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膜之上,两肺之间,偏左,主要有心肌构成。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组成。

2、心脏的功能是泵血或循环,血液经过血管进入机体各部器官,血液为机体提供营养和氧。

二、胃的功能: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受纳,通俗的说就是接受和容纳饮食,人吃入的食物,先经口腔,由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咽喉的吞咽,从食道进入胃中。胃的这个功能,还表现为当人吃入足够的食物时,胃会被充满,人会有饱的感觉。如果吃的食物过多,则会有胀的感觉。胃上由贲门接食管,下由幽门接十二指肠至小肠。

三、脾的功能:

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位于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脾脏有滤血、造血、清除衰老细胞的功能。含血量很丰富。

作用:

(1)、吸收营养:脾将食物的营养吸收,并分解成容易吸收的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器官。

(2)、输布精微:身体过胖、太瘦或手脚冰冷、不想活动,都是脾功能异常的表症状。

(3)、脾统血。脾的功能衰退,就会造成血虚的现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当脾肿大或机能亢进时,红细胞破坏过多,可引起贫血和血小板缺少性紫癜,甚至会因大出血危及人的生命。成人脾不好可切除,婴幼儿切脾会造成抵抗力下降。

四、肾的作用:

1、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

2、调节内环境的酸碱平衡。

3、排除代谢废物。

4、分泌肾素,调节血压。

5、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止贫血。

肾的功能: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主水是说肾有管理水的作用,水液在体内代谢,是水液进入胃肠,参与全身水份的吸收与排泄。

肝脏

位置:在右肋下缘,可分为五叶。即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尾叶。肝脏被许多条韧带固定在腹腔内,肝脏被灰白色的肝膜包裹着。成人男肝重量:1230--1450克;女士为1100--1300j克。

肝脏的作用:

肝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担负着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功能,如脂肪、糖类及蛋白质的代谢和储存,调节血液中的物质的浓度,分泌胆汁,解毒等等。肝内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达500种以上,肝脏的血流量极为丰富。

肝脏的功能:

进行糖的分解,储存糖原,参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的代谢,解毒;分泌胆汁,吞噬,防御机能,制造凝血因子,调解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产生热量,在胚胎期肝脏还有造血的功能。

胰腺:

胰腺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胃和腹膜后面约平第一腰椎椎体处,横卧于腹后壁,为一长条状腺体。它长约14—18厘米,重65—75克。胰腺分头、颈、体、尾4部分,这几部分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但含有多种功能的内分泌细胞,如分泌高糖素、胰岛素、胃泌素、胃动素等等。这些细胞分泌激素除了参与消化吸收物质之外,还负责调节全身生理机能。如果这些细胞所分泌的物质过剩或不足,都会出现机体病症变。

肺的功能: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等)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

(1)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吸进新鲜空气,排出二氧化碳,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2)、次要作用是调节体温和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肺对人体水液代谢有极重要的调节作用,人在静息状态下通气的耗氧量:1%--2%,激烈运动时则为可增加到8%--12%(经常按摩皮肤对肺是一种保养)。

小肠的功能:

(1)、小肠有三种功能即消化、吸收和分泌及运动功能,其中以吸收和分泌功能为主。它的作用是使食糜消化液充分混合。

(2)、小肠位置:小指肠位于腹中,上接胃幽门,是溃疡的好发部位。下端与大肠相连,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全长成人约5--6米长。小肠一般根据形态和结构变化分为三段,分别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小肠内消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食物经过小肠内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基本上完成了消化过程,同时营养物质被小肠粘膜吸收了。

大肠:

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大肠具有接纳小肠下注的消化物,吸收剩余的水份和养料,使之形成粪便,传送至肛门,排出体外。

动物的五脏也叫:心、肝、脾、肺、肾。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

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肝、心、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

人体的经络和脏腑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六经可以是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太阳经对应小肠和膀胱。阳明经对应胃与大肠,少阳经对应三焦与胆,太阴经对应脾胃,少阴经对应心与脾,厥阴经对应肝与心包。人体经络出现问题,对应的脏腑功能可以出现异常。

由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叫系统。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

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组成。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负责食物的摄取和消化,使我们获得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气体交换地有两处,一是 外界与呼吸器官如肺、腮的气体交换,成肺呼吸或腮呼吸(或外呼吸)。另一处由血液和组织液与机体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内呼吸)。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生物体的体液(包括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从动物形成心脏以后循环系统分为心脏和血管两大部分,叫做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是生物体内的运输系统,它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由鳃或肺吸进的氧输送到各组织器官并将各组织器宫的代谢产物通过同样的途径输入血液,经肺、肾排出。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骨的表层致密而坚硬,叫骨密质;骨的内部呈蜂窝状,叫骨松质;骨中的空腔叫部分叫骨髓腔,中央充满骨髓。胎儿和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为造血器官。随着年龄增长,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被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的细胞破坏时所形成的产物。此外,排泄物中还包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类。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是生物体内的和生殖密切相关的器官成分的总称。生殖系统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分泌性激素和维持副性征。人体生殖系统有男性和女性两类。按生殖器所在部位,又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

五脏主要包括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具有储存精气的功能;六腑主要包括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具有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排泄糟粕的功能。

一、五脏

1.心脏: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间,约三分之二在中线左侧。其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压力,推动循环系统中血管的血液,将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位。

2.肝脏:大部分是位于右上腹,主要在肋骨的后方,也有一部分人的肝脏可以延伸到左侧上腹部。在深吸气时可在中上腹或肋缘下触及。肝脏右侧和上方与膈肌相邻,左侧和胃相邻,肝脏的下方是结肠和胆道系统。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代谢各种营养物质,解毒,合成胆汁等功能。

3.脾脏:位于身体的左上腹部,肋弓后面的位置,属于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功能是提供免疫力。

4.肺脏:在人体的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右两个肺之间是心脏和大的血管。肺是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能够为人体提供氧气,然后将废气排出体外。

5.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成对的扁豆状器官,位于脊柱与十二肋交界的肋脊角处。其功能主要是分泌和排泄尿液、废物、毒物和药物,调节和维持体液容量和成分,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二、六腑

1.胃:位于左季肋部,小部分位于腹腔上部。胃的位置常因体型、体位、胃内容物的充盈情况等不同而有很大变化,矮胖型者胃的位置较高,瘦长型者位置较低。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的主要作用是接受来自贲门的食物,短暂储存食物,还可以通过胃黏膜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能对食物中的蛋白质初步分解消化。

2.胆:胆主要位于右上腹,则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口袋型器官。

3.小肠:小肠位于腹腔内,上端与胃相通,下端与大肠通过阑门相连,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4.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连接肛门。大肠是人体消化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食物残渣中的水进行吸收,将食物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

5.膀胱:膀胱位于耻骨联合及耻骨支的后方,膀胱空虚时位于盆腔内。膀胱充满尿液时,则上升至耻骨联合上,表现为下腹部膨隆。膀胱是泌尿系统器官之一。

6.三焦:三焦分为上焦、中焦跟下焦。上焦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称为上焦;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和肝胆等脏腑;下焦是指下腹腔从胃下口到二阴部分,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女子胞、精室等脏腑以及下肢。

导读:以下内容摘自独立学者灵遁者《手诊面诊色诊大观园》书籍。方便大家学习手诊面诊知识。原文有更多图片,在此文中我会尽可能的把主要图片配好。

手诊面诊色诊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粹,老祖宗们靠它诊疗治病。十指连心,五脏六腑反应与表。身体的内部疾病,一定会反应在外部。学会观察,学会手诊面诊色诊就可以提前预防和治疗疾病。对于我们的生命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我把手诊面诊色诊方法和技巧,结合中医前辈们与我自己的实际经验综合起来。希望能帮助广大的朋友,预防疾病,健康生活。

第九讲:中医神奇的脉诊的方法和技巧

“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啊,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朋友啊,你说我容易吗?当然你也不容易。能这样坚持学习下来的,都是患难的兄弟啊!!

中医“望、闻、问、切”的诊病法历史悠久,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其中“切”讲的就是脉诊。在这里要说的是,脉诊不好掌握,是比较难的。当然,学会了,好多多多。你知道的哦。

脉诊简介: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

脉诊在临床上,可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

1 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 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 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就足够辨证了

【其实不简单啊!】

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

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

脉浮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收敛,发散在外;

脉沉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外散,能归本位。

辨证要点,其实就是:

1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上为总论 以下分论之————

分者 分部以论:左手侯阴血 右手侯阳气

或谓:左手侯能量的储存 右手侯能量的制造

左手【寸】 心【关】 肝【尺】 肾阴

心运血 肝藏血 血之精华入肾阴

右手【寸】 肺【关 脾 【肾】肾阳

肺运气 脾生气 肾之阳化精为气

男为阳 气盛 故右手脉盛于左手脉

女为阴 血盛 故左手脉盛于右手脉

——此为男女之常脉

阳之要 在于能降 寸脉位于上【表】 阳位 当以收敛沉降为顺 中取可得

阳之要 在于能敛 尺脉位于下【里】 阴位 当以收敛固密为顺 重取可得

阳之要 在于能运 关脉位于中【中】 中位 当以鼓荡滑畅为顺 轻取可得

简言之 两头小 中间大——现代社会最佳之财富【能量】结构 谓之:橄榄形

脉位之浮沉 可以四季【本质就是温度的变化】以简述之:

—— 夏【轻触即得 浮脉:热则阳气升散 热证表证或夏季常脉之位】脉体最大 洪

—— 秋【稍重可得气渐降敛 热渐退 秋季常脉】 脉体稍小 濡

—— 春【再重可得 气渐升散 热渐盛 春季常脉】 脉体再小 弦

—— 冬【沉按始得 沉脉:寒则阳气降敛 寒症里证或冬季常脉之位】 脉体最小 细

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相关,病位浅在表则脉浮,病位深在里则脉沉;疾病性质属寒则脉迟,属热则脉数 ;邪气盛则脉实 ,正气虚则脉虚。

如久病脉缓,是胃气渐复病情向愈之兆 ;久病脉洪 ,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外感热病,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候;若脉急数,烦躁,则病进。

脉诊的方法有 3种:

①遍诊法。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见三部九候)。

②三部脉诊法。即察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脉。其中以寸口候十二经,以人迎、趺阳分候胃气,也有加上足少阴 (太溪穴)以候肾的。

③寸口诊法。即诊察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遍诊法和三部脉诊法已很少采用,只在危急的病证和两手无脉时才诊察人迎、趺阳、太溪,以确定胃肾之气的存亡。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家很注意脉诊在临床上的意义,认为通过切脉可以了解病的属性是寒还是热,机体正气是盛还是衰,以及测知病因、病位和判断预后。

正如《内经·灵枢经·经脉》所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就是说,脉诊可以判断病人的生死,处理百病,调理虚实。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善诊者察色按脉,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这就是说,从脉象的权衡规矩,可以识别疾病所主的脏腑;从病人的脉象去辨别浮沉滑涩,可以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

这是从把人体看成一个整体的观点出发的,而这种整体观点又是以经络学说作为基础的。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内通脏腑,外连四肢肌朕骨节,把全身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脉是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从脉象的变化可以察知内在的变化。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就是说,人体内部的变化会在外部表现出来。

脉搏是循环机能的综合表现。脉象的情况因循环系统的情况改变而不同。心脏主动脉活瓣是否健全,心跳是否合乎节律,以及动脉的弹性怎样,都可以通过脉搏诊出。不仅如此,由于循坏系统和身体各内脏都有密切关系,组织代谢的任何变化都会给血液循环以一定影响,而机体的重要疾病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

所以,脉象不单单反映循环系统的变化,还反映其他构脏和系统的变化。例如,许多疾病都和血液成分的改变有关,发烧、发炎时,血液中的白血球数相应增加;肝癌、糖尿病等疾患,都能使血液成分起变化,从而导致血流速度等方面的改变,并引起脉象的变化。

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关系更加密切。例如,由于血管壁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当有些疾病引起这两种神经的变化时,血管就受影响,从而引起脉象的改变。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医学强调脉诊在临床上的意义,是有依据的,只不过古人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有像今天这样的认识罢了。

所谓脉象,就是医生用手指感觉出来的脉搏形象,它包括动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速率的快慢、强度的大小、节律的均匀与否等等。正常的脉象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节律均匀的,称作“平脉”(正常脉象)。

有病时的脉象叫做病脉。不同的病症常出现不同的脉象。我国古代医家对于脉象的研究是很细致的。《内经》已经记有十多种脉象,《脉经》总结了二十四种,以后的脉书甚至记述多达三十多种或更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施发的《察病揩南》(公元1241年)一书,载有三十三幅脉象图,很是生动有趣。近代用科学仪器描绘脉象,是法国生理学家马雷(1830—1904)在公元1860年发明脉搏描记器以后才实现的。我国古代医家能在他几年前凭手指感觉和想像,绘出那么多脉象,是世界脉学史上罕见的。

古代文献所记的常用脉象约二十多种,如浮、沉、迟、数、滑、涩、虚、实、儒、芤、缓、弱、结、代、促、紧、弦、洪、细、微等等。现仅举其中几种为例,简略介绍一下。

“浮”、“沉”在《内经》中已有记载,《难经》、《伤寒论》上也都有所论述。它们反映脉位。所谓脉位,就是用手指端去切脉所觉察出的脉搏表现最明显的部位。

“浮”是指用手指轻按就可觉察脉搏、重按反而减弱的脉象,主要表明病在“表”,常见于外感病初起,机体和外界致病因素(外邪)相杭争于肌表。在生理病理上,这多由心搏排血量增加、血循环加速、血管弹性阻力降低、挠动脉充盈度增大所致。相反,“沉”却是指轻按不能觉察、重按才能察清胁脉象,主要表明病在“里”,阳气衰微,常见于心脏病患者。在生理病理上,这多因心搏排血量减低、血压下降、末梢动脉血减少、血管弹性阻力增加所形成。

“迟”、“数”是《内经》等古典文献早有记述的脉象。这两种脉象反映脉搏的速率。“迟”脉是指一息脉跳四次以下(每分钟不足六十次),表明病属“寒”性,机体气血运行不正常。

现代医学研究,它在生理病理上多因迷走神经兴奋增高、心房心室传导阻滞等心脏的变化所形成。“数”脉和它相反,它快于正常脉跳而呈一息五次以上(每分钟九十次以上),常见于“热”症,主要反映机体功能亢进等情况。

“代”脉反映脉搏的节律。《内经》已有记述。《脉经》说它是跳动几次之后中止几次再跳的脉象。这是一种慢而有规则间歇的脉,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二联脉、三联脉、四联脉,多见子代谢机能发生障碍的心脏病人、严重心力衰竭或机体讥能陷于危极时期的病人。《内经》指出这种脉说明脏气衰弱,和现代医学的说法一致。

五脏该怎么调理?

滋补五脏才能容颜不衰,五脏功能失调。再高明的美容师,恐怕也难掩其憔悴之态。因此,要想养颜美容,首先应增强脏腑的生理功能,这样才能使容颜不衰。

心与容颜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即心气能推动血液的运行,从而将营养物质输送全身。心气虚、心血亏少者可将圆肉、莲子肉各30克,糯米100克,加水烧沸后改为小火慢慢煮至米粒烂透即可。常服此粥可养心补血,润肤红颜。

肝与容颜

肝主藏血,主疏泄,能调节血流量和调畅全身气机,使气血平和,面部血液运行充足,表现为面色红润光泽。对肝脏失调者,中医提倡食用“银杞菊花粥”。其做法为:银耳、菊花各10克,糯米60克。同放锅内,加水适量煮粥,粥熟后调入适量蜂蜜服食。常服此粥有养肝、补血、明目、润肤、祛斑增白之功。

脾与容颜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运,则气血旺盛,见面色红润,肌肤弹性良好。脾运障碍者应服用“红枣茯苓粥”。其做法是:大红枣20枚,茯苓30克,粳米100克。将红枣洗净剖开去核,茯苓捣碎,与粳米共煮成粥,代早餐食。可滋润皮肤,增加皮肤弹性和光泽,起到养颜美容作用。

肺与容颜
肺主皮毛。肺的气机以宣降为顺,人体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使气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则肌肤干燥,面容憔悴而苍白。肺功能失常者需要补肺气、养肺阴,可食用“百合粥“。其做法是:百合4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百合、粳米加水适量煮粥。粥将成时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代早餐食。对于各种发热症治愈后遗留的面容憔悴,长期神经衰弱,失眠多梦,更年期妇女的面色无华,有较好的恢复容颜色泽的作用。

肾与容颜
肾主藏精。肾精充盈,肾气旺盛时,五脏功能也将正常运行,气血旺盛,容貌不衰。当肾气虚衰时,人的容颜黑暗,鬓发斑白,齿摇发落,未老先衰。肾功能失调引起的容颜受损可服用“芝麻核桃粥”。其做法是:芝麻30克,核桃仁30克,糯米100克同放锅内,加水适量煮粥。代早餐食。能帮助毛发生长发育。使皮肤变得洁白、丰润。


五脏积毒,皮肤差、“五脏排毒法”简单易做的方法有哪些?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五脏系统作用(五脏的功能及运作关系)五脏积毒,皮肤差、“五脏排毒法”简单易做的方法有哪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我们非常欢迎您的咨询、交流:

    QQ:联系我!Q:859001493 旺旺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归客服:18215288822
     

    温馨推荐:
    淘宝岷县当归专卖店:http://shop36010039.taobao.com
     

    一口价 48.00 元
    中药材黄芪片
    一口价 48.00 元
    QS认证 2011头茬宁夏中宁枸杞子 250克1袋 新品特价

    办公室地址:甘肃省岷县中国当归城 邮政编码:748400;实体经营,现货供应,批发零售,支付宝货到付款,零风险购岷县当归

    本站QQ群:31691048 服务QQ:859001493  Email:859001493@qq.com 电话:18215288822

     

    零售:联系我们 批发: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