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目录:
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内容(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内容药方能用吗)《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分为16部62类,收录药物1892种,药方11096条,附图1092幅。全书仅收录植物药就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有名未用153种,总计1095种,占药物总数和58%。囊括了植物界的所有门类:低等的藻菌植物、地衣植物和高等的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同时,还收录了不少国外的植物药材,称得上是当时植物之大全。《本草纲目》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及本部等5部,共30类,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9类。
本书在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进行大量整理、补充,并载述李氏发明与学术见解。其主要成就包括:集我国16世纪前中药学之大成,该书首先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又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三百七十四种,如三七、半边莲、醉鱼草、大风子等,并附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显示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除列“一十六部为纲,六十类为目”外,还包括每药之中“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即每一药物下列释名、集解等项,如“标龙为纲,而齿、角、骨、脑、胎、涎皆列为目”;又有以一物为纲,而不同部位为目。特别是在分类方面,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全面阐述所载药物知识,对各种药物设立若干专项,分别介绍药物名称、历史、形态、鉴别、采集、加工,以及药性、功效、主治、组方应用等;同时引述自《本经》迄元明时期各家学说,内容丰富而有系统。对中医药理论有所发明,书中强调对中药应该辨证应用,如藜芦条下称“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丁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者也”。其中亦有前人所未论及之名言和精辟理论,如辛夷条下有“脑为元神之府”之论,橘皮条下称“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龠”等。书中对过去本草书籍中将两药误为一物者,如葳蕤与女萎;一物而误为两药者,如天南星与虎掌;品种混淆不清者,如百合与卷丹;药用部位失真者,如五倍子误认为果实;药物归类不当者,如将薯蓣列为草类等,均予以澄清更正。书中对妄图长生不老,服食丹石成风现象进行了批判,对黄连、泽泻服之可以成仙,草子可以变鱼等说,亦作了驳斥。本书虽为中药学专书,但涉及范围广泛,对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农学等内容亦有很多记载。如在矿物学方面对石油的产地、性状作了详细记述;在化学方面,阐述了检验石胆真伪的方法;在物理学方面,从空气中的湿度变化,以推测雨量的大小;在农学方面,阐述采用嫁接技术,以改良果树品种的方法等。本书通过对药名的探索与考证,阐明某些汉字的字形、读音;也载述一些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药名的读音和含义。还记载契丹族用羊皮、羊骨占卜和写字,吐番人用燕脂化妆等习俗,蒙古族裹于牛皮内治疗外伤方法等。本书保存了16世纪以前大量文献资料,其中有的原书已佚失,有关资料可从本书得以窥见。
本书刊行后,促进了本草学的进一步发展,倪朱谟的《本草汇言》、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黄宫绣的《本草求真》等,均是在其学说启示下而著成的本草典籍。达尔文在其著作中亦多次引用本书的资料。李约瑟称赞李时珍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本书为本草学集大成之作。刊行后,先后被译成日、朝、拉丁、英、法、德、俄等文字。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植物学与药物学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问世300多年的历史时期里,始终放射着灿烂的光辉。至今仍不失为世界上极其珍贵的植物学与药物学巨著。
《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分为16部62类,收录药物1892种,药方11096条,附图1092幅。全书仅收录植物药就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有名未用153种,总计1095种,占药物总数和58%。囊括了植物界的所有门类:低等的藻菌植物、地衣植物和高等的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同时,还收录了不少国外的植物药材,称得上是当时植物之大全。在书中,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及本部等5部,共30类,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9类。李时珍的这种植物分类方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甚至比西方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提出的植物分类法还要早175年,而且内容也丰富得多。
他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
父亲名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
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
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
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么也学不进去
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九年,三次到武昌考举人,都落第了
于是,他放弃了科举作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求父亲说:“我今年二十三岁了,老是考不上,您还是让我学医吧!”并且表示了这样的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螅⒕牡亟趟2患改辏钍闭涔怀很有名望的医生
大约到了三十八岁,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
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
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
只任职一年,李便辞职回乡
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
特别是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遗祸无穷
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
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为了“穷搜博采”,读了大量参考书
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
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
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
确实如此,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上万卷医书,而且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敦煌的经史巨作,他遍读了;几个古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
他还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
这些诗句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
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
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
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
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生长的情况
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象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
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象萆薢,有的说它象拔葜,有的又说它象贯众,说法很不一致
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搁下笔来
这些难题该怎样解决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
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
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
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
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
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
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
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
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
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
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在四处采访中,或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
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
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
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
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
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
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
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
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
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
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
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
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
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
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
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
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
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
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
用绳悬起,刀破腹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
”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
”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
李时珍[lǐshízhēn]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6个义项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1]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2][3]被后世尊为“药圣”
1982年,其墓地李时珍陵园(李时珍墓)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路上太具体就去兔兔考虑图兔兔his路ppsspp兔兔1就去死去时候给咯啦啦就我哦加Q1突击PK就跑路啦咯啦咯啦咯啦
五倍子蚜五倍子是染色、制革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重要药物,它是五倍子蚜虫在盐肤木叶上所形成的虫瘿。五倍子蚜的生活史很复杂,不容易为人所知。五倍子是因为生于盐肤木而得名。宋代人虽然已知道五倍子(虫瘿)是生在盐肤木上,但并不知道里面有虫。直到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才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此木(即盐肤木)生丛林处者,五、六月有小虫如蚁,食其叶,老则遗种,结小球于叶间,……起初很小,渐渐长坚,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状圆长不一。初时青绿,久则细黄。缀于枝叶,宛若结成。其壳坚脆。其中空处,有细虫如蠛蠓。山人霜降前采取,蒸杀,货之。否则虫必穿坏。”李时珍还认识到寄主不同,其虫毬(即虫瘿)也不一样。但是限于时代,他没有完全弄清五倍子蚜的生活史。
虫白蜡、紫铆、五倍子
关于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内容的介绍到这里结束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留言一起讨论,了解更多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内容这方面的知识记得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
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意义(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本草纲目》全书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一共记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验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插图一千一百六十幅,共约一百九十万字。并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方法都作了详细说明,绘制成图。李时珍不仅从实地观察纠正了以往本草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并从古人的经验中总结认定了药物的性能和效用,如延胡的止痛作用、牵牛子的下泻作用、黄岑的降热作用、三七的止血作用等他都能根据古人的经验再在临床应用中一一加以验证。李时珍以科学家的求真精神,批判了药物学中的迷信思想。历代本草存在着不少“神仙不死”等荒诞不经的记载,他在记述“水银”时,就揭露批判了历代因贪图长生服食水银的危害,指出历代的方士借此去宣扬封建迷信,那是不足怪的。
《本草纲目》不仅对前人的科学研究作了总结,而且把我国药物学的研究提高到了新阶段。它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而且对植物、动物、矿物都做了可贵的记载。出版后不久,万历年间就传到了日本,接着又传到朝鲜、越南。十八世纪时又传到欧洲,先后被译成拉丁、日、英、德、俄、法等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为世界医药学和生物学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特点:创立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是中国古代药物学巨著
意义:李时珍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
17世纪中其被译成英、日、德、俄等多种文字流传于世,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李时珍做的,就是把各种能确定下来的草药的形状、制作、用途以文字确定下来,就好比制定了一个ISO标准,以后再用药就照着这本书就成了。最大的意义就是,就算是庸医,只要不是丧尽天良乱用药,能照着书本来,基本就不会治死人。
老李还有个地方很伟大,就是所有可能当药的东西,他都会亲身尝尝。比如:头发、耳屎、人粪、膝盖骨...
特点嘛:本草纲目有文字解说,又有插图,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正常的学过文化的人,一般都能看懂
满书娓娓皆诗章,说药却如谈日常。
露水气承释肺润,夏冰象土柔亦刚。
妙方还用妙方法,一物更须一物降。
自古正邪齐并列,调合全在洽得当。
《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着作。它系统地总结了明代以前的所有药物成就,全书近二百万字,共五十二卷。一共记载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卷一卷二为本草序列,卷三卷四为百病主治药,从卷五到卷五十二,将所收集的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物划归十六部,六十类分述,书中附方一万一千余个,药物形态图一千一百余幅。每种药物之下依次分为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可谓条理清晰,内容完备。
李时珍对医学的痴迷和忠诚度已经超越了许多人,后世为了纪念李时珍,将他的雕像立在医院门口,《本草纲目》对医学的传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已成为医药史上璀璨的明珠,指引着从医人员。
1593年《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发行,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初衷是因为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他发现以往的本草书有不少错误,而且有些用药经验已不切实际,于是想重新编写一本医书。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研读过925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采集药物标本,行程达一万余里。李时珍倾尽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本草纲目》这部巨着。
李时珍相当具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吗,当时为了深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李时珍冒着生命危险,他吞服了曼陀罗,体验这种药的麻醉作用,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痛觉的程度。经过他自己多次亲自尝试,才发现大豆要加上甘草,解毒效力才显出来。
关于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意义的介绍到这里结束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留言一起讨论,了解更多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意义这方面的知识记得关注我们!!!
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由来(李时珍什么时候发明的本草纲目)推荐阅读:
男人肾虚吃什么最好食补(男人肾虚吃什么食物补)
聊聊高血压
千古名方小柴胡汤
《本草纲目》是一本闻名世界的巨著。为什么说它“闻名世界”,是因为它早已被译成拉丁文、英文、日文、德文、法文、俄文和朝文,在世界各国出版。英国着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他曾细读过这部巨著。
中国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他著作《本草纲目》的由来!
此后,三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李时珍决心做一个医生,从二十四五岁起,就开始行医了。李时珍一边行医,一边钻研医药书籍。他读了《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唐本草》《蜀本草》《证类本草》《开宝本草》《嘉佑本草》等许多“本草”(古代药物学的别称),从中学到不少知识,同时也看到书中许多错误和遗漏的地方。
于是,在34岁的时候,李时珍决定写作《本草纲目》。为了写作这部巨着,李时珍花费了毕生精力。他知道医药关系到人的生命,写作时非常慎重,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尽可能去实地调查。
李时珍听说家乡蕲州有一种毒蛇,叫作蕲蛇,是很贵重的药材。为了弄清楚这种蛇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爱吃什么东西,李时珍决心到蕲蛇的产地——龙峰山去仔细调查。
龙峰山又高又险。李时珍在捕蛇人的帮助下,冒着生命危险,爬上了龙峰山,来到一个杂草丛生的山洞。在那里,他终于亲眼看到了凶猛的蕲蛇。这种满身黑底白花的蕲蛇,正在吃一种长着绿色小圆叶的野藤——“石南藤”。
在那里,李时珍还亲眼看到捕蛇人怎样捕捉蕲蛇,怎样把蛇剖开、洗干净,并把它烘干成药材。后来,李时珍就根据自己亲眼看到的情景,详细地记录了蕲蛇的形状、产地、习性、药用价值,纠正了许多医书上对蕲蛇的一些不正确的传说。
那时候,人们还传说穿山甲可以作为药材,可是对穿山甲的习性却了解很少。李时珍跟几个砍柴人和猎人一起来到深山,捉住了穿山甲。
李时珍剖开了穿山甲,发现它的胃里差不多有1升蚂蚁——这就是说,穿山甲是靠吃蚂蚁长大的。可是,穿山甲又是怎样吃蚂蚁的李时珍又到深山里观察,亲眼看到穿山甲扒开蚁穴,把头伸进去,用舌头舐蚂蚁吃。后来,他就在《本草纲目》中,很详细地记录了穿山甲的习性。
当然,李时珍不可能对每一种药物都去实地考察。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李时珍治学非常严肃,不懂就说不懂。李时珍花了27年功夫,再加上他的儿子、孙子、徒弟帮助他抄、画,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
经27年的艰苦劳动,著成《本草纲目》,收录原有诸家《本草》所载药物共1518种,新增药物374种。全书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着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我觉得这部医书非常的好,他记载了很多药草,也是我国重要的文献资料
他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因为原来的医书有很多写错的地方,害死了很多老百姓,所以他要编写本草纲目,老百姓才能万民得福
因为李时珍写这本书是因为可以让人民更容易分辨药草
是因为李时珍想为民造福,编写《本草纲目》就是为老百姓们治病,解除病痛
关于《本草纲目》这部书名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公元1578年,年龄六旬的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只可惜尚未确定书名。一天,他出诊归来,习惯地坐在桌前。当他一眼看到昨天读过的《通鉴纲目》还摆放在案头时,突然心中一动,立即提起笔来,蘸饱了墨汁,在洁白的书稿封面上写下了“本草纲目”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他端详着,兴奋地自言自语道:“对,就叫《本草纲目》吧!”为了这部书的体例,李时珍考虑了许久,也翻阅了不少书籍,并从《通鉴纲目》中得到启示,决定采用“以纲挈目”的体例来编这部书,并以《本草纲目》这个名称作为自己经历27年搜集、整理、编纂的这部书的书名。
关于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由来的介绍到这里结束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留言一起讨论,了解更多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由来这方面的知识记得关注我们!!!
李时珍本草纲目秘方大全(李时珍本草纲目秘方大全免费)推荐阅读:
补精养肾最有效15种食物(补养肾精的食物有哪些)
脏器问题的初期症状
中医通窍活血汤
《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11幅精美的插图,方剂11096首(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
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
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
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影响最大
朝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为富顺王的孙儿看病
李时珍也常到蕲州王府给人看病。楚宗室富顺王朱厚熜的孙儿患了一种怪病,嗜吃灯花,只要闻到灯花的气味,就哭闹着要吃,朱厚焜把李时珍请到王府。李时珍诊断小孩嗜食奇怪的东西,必是肠内有寄生虫所致的食癖,于是开了杀虫治癖的丸药方子,孩儿服了一料药,怪病霍然而愈。
富顺王厚熜曾打算立庶废嫡。李时珍借为王子看病的机会,开了“附子和气汤”,以此感化了富顺王,使其打消了立庶废嫡的念头。这件事也使楚王受到感动,在1551年,33岁的李时珍被召去,任楚王府“奉祠正”,负责掌管府内的良医所。后来,楚王的儿子得了暴厥之病,经过李时珍的抢救和治疗,得以痊愈。李时珍在王府任职期间,饱览了王府的藏书。
李时珍在着手写作《本草纲目》之前,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御医生涯。由于李时珍高超的医术水平,楚王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将李时珍推荐给朝廷,被授予太医院院判一职。时年李时珍34岁。
李时珍的职位是太医院院判,相当于太医院副院长,地位是很高的。但李时珍不愿只为少数皇亲国戚看病,所以只任职一年就托病辞职,离开了太医院
《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玉、石、卤石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谷、菜、果、木等5部;革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鳞、介、禽、兽、人等6部。还有服器部。《本草纲目》共分为16部62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如常山可治疟疾,延胡索能够止痛。他还举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象锡做盛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会使饮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写作中遇到难题时还跑到实地进行观察。如看到旧本草中所说,穿山甲吞食蚂蚁是通过鳞甲来诱捕。他觉得奇怪,认为百闻不如一见,他搞到一只活穿山甲,仔细观察了它的生活规律后,发现它是用舌头吃蚂蚁。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发现里面竞有蚂蚁一升之多,于是写下了这段记载。
李时珍就这样认真刻苦,一丝不苟地写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由于他在书中批判了水银“无毒”,久服“成仙”“长生”等说法,当时皇帝大臣都信道士们的水银炼丹,所以这部著作大书商们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与读者见面。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到处传播它,并进行翻刻,成为医生们的必备书籍。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不久,明皇帝朱诩钧,为了充实国家书库,下令全国各地向朝廷献书,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将《本草纲目》献给朝廷。朝廷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七个字,就把《本草纲目》搁置一边。后来仍在南京的私人刻书家胡承龙的刻印下,在李时珍死后的第3年(1596年),《本草纲目》出版了。公元1603年,《本草纲目》又在江西翻刻。从此,在国内得到广泛的传播。据不完全统计,《本草纲目》在国内至今有三十多种刻本。
公元1606年《本草纲目》首先传入日本,1647年波兰人弥格来中国,将《本草纲目》译成拉丁文流传欧洲,后来又先后译成日、朝、法、德、英、俄等文字。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如常山可治疟疾,延胡索能够止痛。他还举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象锡做盛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会使饮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写作中遇到难题时还跑到实地进行观察。如看到旧本草中所说,穿山甲吞食蚂蚁是通过鳞甲来诱捕。他觉得奇怪,认为百闻不如一见,他搞到一只活穿山甲,仔细观察了它的生活规律后,发现它是用舌头吃蚂蚁。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发现里面竞有蚂蚁一升之多,于是写下了这段记载。
李时珍就这样认真刻苦,一丝不苟地写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由于他在书中批判了水银“无毒”,久服“成仙”“长生”等说法,当时皇帝大臣都信道士们的水银炼丹,所以这部著作大书商们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与读者见面。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到处传播它,并进行翻刻,成为医生们的必备书籍。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一)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现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明以前,这个地方是雨湖和莲市湖的交界处,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涨的灾难。从明代起,为了阻拦湖水的上涨,在这里筑起了堤坝,后来称它瓦硝坝。临近瓦硝坝有周长二、三十里的雨湖,是蕲州风景区之一。东出瓦硝坝,有大泉山、龙盘山、平顶山……,山野里除了花草、树木、竹林之外,还生长着各种野生药材,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李时珍出身三代相传的医户人家,祖父是一个医生,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做过“太医吏目”。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相当的修养,后来李时珍称赞自己的父亲在诊断疾病方面的知识是“精诣奥旨,浅学未能窥造”。据记载李言闻著有《四诊发明》、《艾叶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李时珍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薰陶着。
在封建社会里,医生的地位非常低下,常与“算命”、“卖卦”的人相提并论,有时还遭到官僚地主豪绅们的欺压。这股势力在明代更甚,当时还规定“医户”人家不能改行,这种轻视医生的社会风气,促使李言闻产生了改换医户地位的想法,决定让李时珍走科举道路,这样可以取得一官半职,荣宗耀祖,因此,要求李时珍每天背诵《四书》、《五经》,准备迎接科举考试。
李时珍从小爱好读书,在14岁那年考中秀才,后来参加乡试考举人,三次都失败了。有一年,蕲州一带,河水上涨,淹没了田地,又淹没了市巷,农田荒芜,疫情严重,肠胃病到处流行。蕲州官府举办的“药局”,不替穷人看病,穷人有病,都来找李时珍的父亲医治,临走时,个个都道谢不绝。这一切都看在李时珍的眼里。李时珍20岁的那年,身患“骨蒸病”(肺结核),连续不断地咳嗽和发烧,几乎把命送掉,幸得父亲的精心诊治,用一味黄芩汤把病治好了。李时珍愈想愈不愿走科举道路,向父亲表示,立志学医,做一个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父亲看他态度坚决,也只好答应了。
李时珍24岁开始学医,白天跟父亲到“玄妙观”去看病,晚上,在油灯下熟读《内经》、《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李时珍的读书精神是令人钦佩的,“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脚”。由于他刻苦学习,掌握了治病方法。他曾用“延胡索”治愈了荆穆王纪胡氏的胃痛病,又用杀虫药治愈了富顺王之孙的嗜食灯花病,后来又以附子和气汤治愈富顾王适于的病症而被聘为楚王奉伺正。
宋代以来,我国的药物学有很大发展,尤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外来药物不断地增加,但均未载入本草书。李时珍认为有必要在以前本草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时,李时珍已经35岁了。
明世宗朱厚熜,是一个昏庸透顶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药,还想做神仙。太医院中的医宫们,为了迎合朱厚熜的需要,不仅向全国各地收集“仙方”和“丹方”,同时又翻遍了历代本草书,企图从中获得长生不老之药。有的医官说“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死”,有的医官说“炼食硫黄,可以长肌肤益气力”;有的说“灵芝是仙草,久食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听到这些无稽之谈,更下定决心准备修改本草书。
在回家的路上,一天,李时珍投宿在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询问,马夫告诉说:“我们赶车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了下来。写道: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此事使李时珍意识到修改本草书要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所发现。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二)
李时珍为了修改本草书,对各种医书上的不同记载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搞清形态相似的苹、水萍、萍逢草,曾到家门口的雨湖,还到较远的马口湖、沿市湖、赤东湖进行采集,耐心观察比较,终于纠正了本草书上的长期混乱。
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态,验证书本记载,李时珍来到了蕲州城北的龙蜂山捕蛇(白花蛇为蕲州特产),只听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谁叫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随着歌谣而来的是几个肩背竹篓的捕蛇人,他们正朝着几棵石楠藤走去,据说白花蛇爱吃石楠藤的叶,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盘缠在石楠藤上。捕蛇人发现白花蛇后,立即从地上捞起一把沙土,对准白花蛇撒去,说来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面粉遇水一样,缩成了一团,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颈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体的后部,这时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来了。李时珍定前去仔细观察了白花蛇的形态,只见蛇头大似三角形,嘴里长着4只长牙,背上有24块斜方格,腹部还有斑纹,与一般的蛇,确实不一样。接着,捕蛇人格蛇挂在路旁的小树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内脏,盘曲后装进了竹篓筐,据说,将蛇烘干后,才能当药用。李时珍记录了捕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活动,不仅补充了本草书,也为后来编写《白花蛇传》,提供了重要材料。几年后,李时珍又根据白花蛇的祛风特性,制成了专治半身不遂中风症的“白花蛇酒”。据现代药理分析,证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
穿山甲又叫鲮鲤,根据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的记载,穿山甲是一种食蚁动物,它“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围接而食之。”穿山甲的生活习性果真是这样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李时珍跟随猎人进入深山老林,进行穿山甲解剖,发现该动物的胃里确实装满了未消化的蚂蚁,证明了本草书的记载是正确的。但李时珍发现穿山甲不是由鳞片诱蚁的,而"常吐舌诱蚁食之。"他修订了本草书上关于这一点的错误记载。同时他又在民间收集了穿山甲的药用价值,记载了一段"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的顺口溜。
有人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名叫蔓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李时珍为了寻找曼陀罗花,离开了家乡,来到北方。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象茄子叶,花象牵牛花,早开夜合的蔓陀罗花,他又为了掌握蔓陀罗花的性能,亲自尝试“乃验也。”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据现代药理分析,蔓陀罗花含有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大脑和延髓作用,对末梢都有对抗或麻痹副交感神经作用。
李时珍在做蔓陀罗花毒性试验时,联想到本草书上关于大豆有解百药毒的记载,也进行了多次试验,证实了单独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并说:“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李时珍不仅对植物药、动物药进行仔细的调查、观察,对矿物药也做了不少调查工作。他曾到过铜矿、铅矿、石灰窑等地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本草书的记载,铅是无毒的物质。李时珍为了了解铅的性能,深入矿区,见到矿工们的艰苦工作条件,写道:“铅生山穴石间,人挟油灯入至数里,随矿脉上下曲折砍取之”通过对矿工们的健康调查,认识到铅是有毒物质,“性带阴毒,不可多服”。同时又掌握了铅中毒会引起中毒性肝炎而出现黄疸症状。“若连月不出,则皮肤萎黄,腹胀不能食,多致疾而死”。
“水银”据以前本草书记载,言无其毒;言其久服神仙;言为长生不老之药。确有其事吗李时珍通过调查,认识到水银是由丹砂加热后分解出来的(“汞出于丹砂”);水银和琉黄一起加热,可以变成银朱(硫化汞);水银加盐等,又可以变成另一种物质,名叫轻粉(氯化汞)。由此,他记述水银是一种“温燥有毒”的物质。“若服之过剂”“则毒被蒸窜入经络筋骨”,“变为筋挛骨痛,发为痈肿疳漏,或手足破裂,虫癣顽痹,经年累月,遂成疾癌,其害无穷。"李时珍又根据六朝以来久服水银而造成终身残废的历史事实,驳斥了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老的无稽之谈,并写道:"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
李时珍是一个富有求实精神的医药家;为了完成修改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几乎走遍了湖北省、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万里。同时,他又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终于在6l岁(公元1578年)的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后来又在他的学生、儿子、孙子的帮助下,使《本草纲目》更加完整,更加精美。《本草纲目》包含着李时珍将近30年的心血,记录着李时珍饱尝苦辛的艰难历程。
《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玉、石、卤石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谷、菜、果、木等5部;革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鳞、介、禽、兽、人等6部。还有服器部。《本草纲目》共分为16部62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不久,明皇帝朱诩钧,为了充实国家书库,下令全国各地向朝廷献书,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将《本草纲目》献给朝廷。朝廷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七个字,就把《本草纲目》搁置一边。后来仍在南京的私人刻书家胡承龙的刻印下,在李时珍死后的第3年(1596年),《本草纲目》出版了。公元1603年,《本草纲目》又在江西翻刻。从此,在国内得到广泛的传播。据不完全统计,《本草纲目》在国内至今有三十多种刻本。
公元1606年《本草纲目》首先传入日本,1647年波兰人弥格来中国,将《本草纲目》译成拉丁文流传欧洲,后来又先后译成日、朝、法、德、英、俄等文字。
李时珍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因此深受后世人的尊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明史》、《白茅堂集》都为他写下了传记。清光绪年间在李时珍墓地立碑纪念。解放后,李时珍基地,又得到再次修整。1956年科学家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歌手:周杰伦专辑:依然范特西
如果华佗再世崇洋都被医治
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识
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还有莲子
黄药子苦豆子川楝子我要面子
用我的方式改写一部历史
没什么别的事跟着我念几个字
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
我表情悠哉跳个大概
动作轻松自在你学不来
霓虹的招牌调整好状态
在华丽的城市等待醒来
我表情悠哉跳个大概
用书法书朝代内力传开
豪气挥正楷给一拳对白
结局平躺下来看谁厉害
炼成什么丹揉成什么丸
老师傅的手法不能这样乱抄
龟苓膏云南白药还有冬虫夏草
自己的音乐自己的药份量刚刚好
听我说中药苦抄袭应该更苦
快翻开本草纲目多看一些善本书
蟾苏地龙已翻过江湖
这些老祖宗的辛苦我们一定不能输
就是这个光就是这个光一起唱
就是这个光就是这个光Hey
我表情悠哉跳个大概
动作轻松自在你学不来
霓虹的招牌调整好状态
在华丽的城市等待醒来
我表情悠哉跳个大概
用书法书朝代内力传开
豪气挥正楷给一拳对白
结局平躺下来看谁厉害
书中常见治疗这样的病,归纳有虚实:虚1脾气虚胃虚,本书也记载了气虚喜卧同得胃病则卧而不能眠.2心阴血虚。实则为阳盛不得入于阴多失眠,还有就是邪热存在不得眠。
治疗须补脾健胃,滋阴养血。
可以用这样几种办法有效祛斑
柠檬30克,研碎,加入硼砂末、白砂糖各15克,拌匀后入瓶封存,3日后启用,每天早晚用少许冲温水适量,敷斑处1次约3分钟。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白嫩皮肤,防止皮肤血管老化,消除面部色素斑,敏感肌肤慎用。
土豆是淀粉量丰富的碱性食物,同时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可以帮助肌肤解毒消炎和活血消肿,吸收多余的油分和祛斑,同时也能达到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将土豆洗净去皮,再切成薄片,即可轻轻敷于脸上,大约15分钟后拿下,洗净脸部,两三次后可见效。
大蒜中含硫化合物具有奇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含有类似维生素E与维生素C的抗氧化成分,具有一定的防衰老特性,对皮肤的杀菌消炎和祛斑有很好的功效。
关于李时珍本草纲目秘方大全的介绍到这里结束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留言一起讨论,了解更多李时珍本草纲目秘方大全这方面的知识记得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
肾虚吃什么东西补得快(肾虚吃什么东西补得快女)
肾虚有哪些具体表现,肾虚的症状!
肿瘤多是气滞血瘀
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内容(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内容药方能用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意义(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内容(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内容药方能用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