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目录:
中草药木瓜的作用与功效(中草药木瓜的功效和作用)药用木瓜是中药木瓜,是蔷薇科海棠的果实,与每天食用的水果木瓜品种不同。该药用木瓜具有平肝阳、舒筋活络、和胃除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腰椎疾病、暑湿感、呕吐腹泻、腿脚痉挛、水肿、脚气、颈椎病、膝关节炎、肌肉痉挛、坐骨神经痛等。
木瓜富含维生素C和木瓜蛋白酶,能有效促进脂肪分析,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消化液分泌,促进肠道蠕动,促进体内食物的消化吸收。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可以快速提供身体能量,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平时,多注意饮食搭配,最好饭后吃水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注意休息。
木瓜具有健脾消食和胃祛风湿止疼作用。临床上可以用于风湿或者类风湿导致的关节疼痛,腰腿疼等,可以和桑寄生,杜仲,续断一起治疗。还可以治疗脾胃不好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食少纳呆等症状。另外,木瓜还可以具有通乳的作用,多与通草配合。
1、花果期不同
川木瓜和木瓜的花果期有所不同,川木瓜全年都可以开花结果,花果期相对较长,产量大,但川木瓜目前只在我国广西地区盛产,而木瓜一般只在四月开花,十月结果,一年收一季,产量较低。
2、叶片花型不同
川木瓜和木瓜的叶片花型有区别。川木瓜的叶片较大,整体形状为近盾形,边缘有羽裂状的纹路,并且叶片双边颜色有深浅区分,花朵为白色,而木瓜的叶片较小,大多为椭圆形或者卵形,叶片边缘呈现锯齿状,花朵为粉色。
3、果实外观不同
川木瓜和木瓜的果实也有所不同。川木瓜成熟后的果实是橙黄椭圆状,果实中籽粒的分布没有规律,切开后种子聚集堆放,而木瓜的果实呈现椭圆形,颜色为深黄色,果实中的籽粒排列比较均匀,横切开种子分布在5室。
此“木瓜”非彼“木瓜”,中药上的“木瓜”属于祛风湿类,功效强大。
木瓜在西南地区的农村,见得多一点,南北地区均有栽培,它药用价值高,能够为村民带来些许生活补贴。
先给您说说这种植物,看看上面的图片就知道了,它和我们平常所吃的红心木瓜有很大的差别,从外观到内部,均有差异。
中药上的木瓜是蔷薇科落叶灌木贴梗海棠的进成熟果实,一般在果实绿黄时采收,经过处理后就可以入药了,在我们单位,木瓜使用的频率很高,老邪说说它的功效。
点击关注【老邪农语】,了解更多农村花草以及农村文化。
木瓜作为祛风湿类中药,药性酸温,归肝脾经,有舒经活络,和胃化湿的功效,在《名医别录》中就提到“主湿痹邪气”。老邪再给您说说它的主要三大作用。
其一,风湿痹症。木瓜祛风作用不显,重在化湿舒筋活络,是痹症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的要药。
其二,脚气水肿。基于去湿的基础上,能够用于脚气水肿疼痛者。
其三,吐泻转筋。木瓜针对的是脾胃,通过化湿来达到“和胃”的目的,并且舒筋,它还能够用于湿浊中阻引起的腹痛吐泻转筋。
若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配伍其他的药材来使用。
老邪曾经也以为中药上的“木瓜”,跟我们所理解的那类水果一样,实际上不是,愿老邪回答功效和作用,能够帮助到您。在你们的农村,有村民种植这种中药材吗?
觉得有帮助的话不妨收藏,也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认识它,感激不尽。
木瓜具有以下功能。首先,番木瓜含有大量的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必需脂肪酸,能有效补充人体营养,增强人体抵抗力。其次,木瓜中含有一种酶,能消化蛋白质,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具有减肥的作用。第三,番木瓜中的凝乳酶可以通过番木瓜日粮促进乳汁分泌,改善产后乳汁不足。第四,木瓜味道鲜美,有治疗作用,尤其对女性。
北方闻香木瓜,津伤口渴。
北方闻香木瓜,通常指的是药用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的果实,习惯称为“皱皮木瓜”,主产地在安徽、四川、湖北、浙江等地,皆在岭南以北生长的,与主产于广东的番木瓜(甜木瓜)明显不同,故称北方闻香木瓜。
盐制木瓜具有健脾消食,杀虫抗疫,抗癌的功效,忌铅,铁之类的物件煮木瓜粥,每次食用不宜过多,木瓜中的番木瓜碱对人体稍微有一丁点毒性。腰膝无力,精血虚和真阴不足者也不太适宜服用。
中草药木鳖子作用(中药木鳖的功效与作用)播种时间一般在每年2月下旬-3月初,播种前种子需做浸种处理,24小时后捞出,之后放置在28-32℃环境催芽。可通过温床育苗或营养钵育苗,育苗时需保持苗床或营养钵湿度,最好搭建一个拱棚以保温、保湿。
阴阳子煮水要煮15分钟那么久,阴阳子又名龙凤子,过江龙子,也有叫木鳖籽和肾树宝的产于广西、海南、印度,其性喜高温向阳之地。阴阳子成熟后阴阳子颜色为黑色或暗棕色。一种外表为深紫色的浆果,个头不大,外观为椭圆状,它来源于桃金娘科植物嘉宝果是这种植物的。
当然是蜈蚣了啊 蜈蚣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只有21对步足和1对颚足;“钱串子”也是蜈蚣,只有15 对步足和1 对颚足;“石蜈蚣”也只有15 对步足。还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 对、45 对,最多的达到173 对。 药用名称:蜈蚣 别 名:天龙、百脚、吴公,钱串子 [药物] 为动物大蜈蚣科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全虫体。产于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 春夏捕捉,用两头尖的竹片插入头尾两部,绷紧,晒干,亦可用沸水烫过,晒干,生用。 [药化] 含蜈蚣毒(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酷胺酸、蚁酸及胆甾醇等。 [药理] (1)注射液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艾氏腹水癌、白血病L160、肝癌瘤体等的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对网状内皮细胞机能并有增强作用。 (2)散剂给小鼠口服3~9天后,对戊四氮、士的宁、纯炳碱的半数惊厥量引起的惊厥有对抗作用。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结核杆菌及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3)多量及长期使用,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内服一次在10条以上时,易引起周身性红斑,压之褪色,以膝关节部多见,停药2~3天后可自行消退。 [药性]咸、辛,温。有毒。归肝、脾、肺经。 [药效]败毒抗癌、息风解痉、退炎治疮。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肝癌 蜈蚣、阿魏、五灵脂各15克,红娘(糯米炒)4.5克,炙狼毒9克,蜂房21克,急性子24克,全蝎、僵蚕、木鳖子、咸灵仙各30克,山慈姑50克 共研细末,水泛为软坚丸,每服1.5克,日2次,温开水送。能使症状缓解,肿块软缩,延长生存期。 乳腺癌 蜈蚣2条,蜂房、海藻、昆布、天花粉各9克,土贝母、玄参各15克,牡蛎、夏枯草各30克 切碎,水煎2次分服,日1剂。迄皮肤凹陷恢复,肿块及结节软缩,肿痛消除。 宫颈癌 蜈蚣2条,麝香0.15克,冰片0.3克,轻粉、雄黄各3克,黄柏15克 共研细粉,用适量包于消毒纱布中间,送入阴道穹窿部,紧贴宫颈,每天上药1次,月经期停用。可根据病情好转,减少上药次数,直至活检转阴。同时,隔日服下药1剂:蜈蚣2条,柴胡2.5克,全蝎3克,昆布、海藻、香附、白术、茯苓各4.5克,当归6克,生白芍9克,切碎,水煎服。可获近期痊愈。 绒毛膜癌 蜈蚣2条,蜂房6克,白花蛇60克 切碎,水煎服,日1剂,2次煎服。能使肿块消除,转移症状缓减,迄阴道流血停止,尿妊娠试验连续多次均为阴性,可获痊愈。 卵巢癌 蜈蚣15克,乳香1克,全蝎3克,带子蜂房,活蜗牛各5克,马钱子10克 先将马钱子用开水泡24小时,换清水连续浸7~10天,取出去皮晒干,用麻油炒黄研末,将蜈蚣、全蝎、蜂房炒至微黄,捣末;蜗牛捣烂,晒干,研末。将所有药末研和丸,日3次。用下列汤药送服:白花蛇舌草、薏仁、铁树叶各30克,鳖甲、桃仁、熟地、炙穿山甲、三棱、莪术、黄芪各15克,赤芍、丹参、香附各12克,枳壳、小茴香、七叶一枝花各9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日1剂。能使症状缓解,肿块软缩。可结合手术切除。亦宜于术后有阴道转移者。 阴颈癌 蜈蚣、制马钱子、山慈姑各30克,熟大黄9克,紫草、黄连各15克,马蔺子、蚤休各45克,菊花、海藻、三棱、莪术、党参、黄芪、银花、山豆根、漏芦各60克,共研细末,醋制为丸,每服10克,日服2次。如果阴茎头部已呈翻花状者,局部可用五虎丹(水银、白矾、青矾、牙硝各60克,食盐30克 共研至不见水银星珠,用烧炼降丹法炼制成五虎丹白色结晶)结晶1.2克,加蟾酥0.5克,洋金花1克 同研匀,用米饭作赋形剂,搓成两头尖棱形钉剂,每支长4厘米,中间直径0.3厘米,重约0.72克,可视癌疡大小插入2~3个半枝,隔日换药1次。直至腐肉坏死脱落,再用生肌散收口。 白血病 蜈蚣、壁虎、蟾蜍各26枚、水蛭、急性子各24克,徐长卿、韩信草各48克,七叶一枝花、金牛根、穿心连、虎杖、白花蛇舌草各90克 共为细末,和猪胆汁、马蹄子制成颗粒,压成舌癌片,亦可制成丸剂,每服9克,日服3次。同时肝脾肿大处外敷消癌散(土半夏、生半夏、生南星、生栀子、生川乌、一支黄花、生草乌、穿心连、韩信草各48克,野香薷、芙蓉叶各90克,金牛根138克 共研细末,适量蜜调外敷患处),日换1次。如此内服外敷,迄症状完全缓解,肿块缩成,延长生存期。 恶性淋巴瘤 蜈蚣、全蝎、生水蛭、雄黄血竭、枯矾各30克,轻粉2克,硼砂、白硇砂、苏合油、白及各15克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3克,日3次。能使肿块软缩,压迫症状缓解。可连服3~6个月。可获较好效果,缓解期较长。 胃癌 蜈蚣5条,三棱、莪术、枳实各12克,海藻、昆布各15克,水蛭24克,银花90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白糖调磅。开始时或有恶心、闷胀等副作用,继续应用,可以缓解。坚持6个月,可使胀痛等症状消失,肿块软缩,溃疡平复,病情显著好转。 食管癌 蜈蚣5条,大枣5枚,全蝎6克,半夏、沙参、旋复花、鸡内金各9克,山药15克,夏枯草、紫草根、白茅根、白花蛇舌草各30克,半枝莲60克 切碎,水煎3次,合并煎液,加蜜糖120克,浓缩,分3次服。能使癌肿逐渐缩小,吞咽顺利。继续服药4个月,症状基本消失,获近期痊愈。 肺癌 蜈蚣、山甲各24克,硫黄、蜂房各9克,守宫、炙马钱、全蝎各12克,石见穿、急性子各30克,僵吞60克 共为细末,炼蜜和为抗癌丸,丸重3克,每服1丸,日服2次。用下方送服:生地,天冬各6克,麦冬、玄参各4克,浙贝(去心)、牡丹皮、炒白芍各2.5克,生甘草、薄荷各1.5克 水煎2次分送,亦可制成糖浆,日1剂。能使血痰、胸痛等症状缓解,癌肿缩小,X线复查阴影消失。 鼻咽癌 蜈蚣3条,炮甲、土鳖虫、地龙、三七各3克 研细末,用米酒服,分3次,送服辛荑散(辛夷、细辛、藁木、升麻、川芎、木通、防风、羌活、白芷、炙甘草各等分 共研细末),每次3克。同时用山苦瓜液(山苦瓜10克 切碎,浸于75%酒精与蒸馏水各25毫升的混和液中,3天后,再加蒸馏水50毫升,搅匀,用消毒纱布过滤去渣,如甘油20毫升)滴鼻,每日滴鼻3~6次,每次2滴。坚持至肿块缩小,头痛、鼻塞等症状基本消丧。 (2)息风解痉,用于风症痉痛: 中风痉搐 蜈蚣3条,黄芪18克,当归12克,全蝎、羌活、独活各6克 切碎,水煎服,为逐风汤。 百日痉咳 蜈蚣、甘草各等份 焙干,研末,口服,日3次,每次1~2岁1.5克,3~4岁2克。连服7天为1疗程,有效率90%。 (3)退炎治疮,用于炎肿疮疡: 骨髓炎 蜈蚣10条 焙干,研粉,分为7份,装入胶囊,日服1份。亦可用蜈蚣适量压成片剂可取出死骨,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遇有瘘管者可用凡士林纱布条蘸上蜈蚣末,填入瘘管内,每日换药1次。本药对急慢性骨髓炎均有抗炎、促进骨包壳新生及促使瘘管愈合的作用。 甲沟炎 蜈蚣1条,雄黄、枯矾各1.5克 共研细末。另取鸡蛋1枚,一端打破,倾出部分蛋清,以手指插入不再溢粜度,然后将研细药末装入蛋内,搅匀,患指即从蛋端打破处插入,用小火沿蛋壳围烘1小时以上,使患指有湿热感。每日烘烤1~2次,烘治后用无菌纱布包扎,炎肿疼痛即可消退。一般治疗1~5天,可获痊愈;如烘治后,局部迅速形成脓肿,可以无菌操作,切开排脓。 [药量]煎剂:1~5条。丸散:0.3~3克。外用:适量。孕妇忌服。 中国成语里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说,蜈蚣当真有百足吗?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蜈蚣足的最新研究结果吧。 有一位英国的研究人员凯特尔专门研究蜈蚣,是一位有新发现的“蜈蚣迷”。为了研究蜈蚣,他走遍了英伦三岛,收集了上千条蜈蚣标本,目的就是想搞清蜈蚣究竟有几对足,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各种蜈蚣的足的数目不同。栖息于朽木或石隙中的蜈蚣属多足纲,体干由多环组成,每个环有一对足。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共发现蜈蚣3000余种,足的数目从15对到191对不等。但奇怪的是,在此之前发现的蜈蚣无论足的对数是多少但都是奇数对,一直没有发现一种蜈蚣有偶数对足。凯特尔的研究证实了蜈蚣足的数量不等,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偶数对足的蜈蚣。 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大小蜈蚣蕴含着奥秘,凯特尔的新发现引起了专家们的浓厚兴趣。凯特尔的新发现将大大增进人们对蜈蚣的了解。
不是。木鳖子是葫芦科植物木鳖干燥的成熟种子。木鳖子味苦、微甘,药性偏凉。归脾、胃、肝经。有毒。
八月楂,学名预知子,又名八月炸、八月扎、八月瓜、野香蕉、狗腰子等,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的果实。果实成熟期为农历八月,果体似猕猴桃,但比猕猴桃长,略似香蕉
罗汉果,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的果实。 别名拉汗果、假苦瓜、光果木鳖、金不换、罗汉表、裸龟巴,被人们誉为"神仙果",其叶心形,雌雄异株,夏季开花,秋天结果。主要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龙江乡、龙胜和百寿等镇。其主要功效是能止咳化痰。果实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维生素C(每100克鲜果中含400毫克~500毫克)以及糖甙、果糖、葡萄糖、蛋白质、脂类等。
中草药木瓜的作用与功效(中草药木瓜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草药木鳖子作用(中药木鳖的功效与作用)、中草药木瓜的作用与功效(中草药木瓜的功效和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