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功效:紫苑的功效与作用点 紫苑的功效与作用吃法大全
第一中药材网(1zy.cn)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功效:紫苑的功效与作用点 紫苑的功效与作用吃法大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功效与作用
紫苑的功效与作用点 紫苑的功效与作用吃法大全
今天给各位分享紫苑的功效与作用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紫苑的功效与作用吃法大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我们知道紫菀作为一种中草药,紫菀有很好的消炎作用,紫菀到底是什么?有什么药用价值呢?春天到了我们要注意,感冒伤风,紫菀是很好的用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紫菀有什么好的医药价值,怎样使用紫菀! 紫菀的功效与作用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1、《本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蹷,安五藏。 2、《药性论》:补虚下气,治胸胁逆气,劳气虚热。 3、《别录》: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4、《日华子本草》:调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咳。 5、《唐本草》:治气喘,阴痿。 6、《本草从新》: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又能通利小肠。 7、《本草衍义》:益肺气。 8、《本草再新》:润肺下气,寒痰及虚喘者宜之。 紫菀的药用价值 1、用于外感风寒,痰多咳嗽,可配荆芥,白前,陈皮等。治肺虚久咳,则用炙紫菀9克,黄芩4.5克,天冬9克,桑白皮9克,杏仁6克,桔梗6克,阿胶6克,川贝6克,知母6克,黄参6克,五味子12粒,甘草1.5克,用水煎服。 2、大便干燥:紫菀500g水煎三次,药液浓缩到黏稠时,加入蜂蜜500g煮沸,冷却装瓶留着备用。每回服20ml,热水调服,早晨和晚上各一回。具有宣肺润肠的功效,比较适用于老年体弱大便干燥者。对老年久病体虚或者产后等小便困难和癃闭者,效果较好。 3、久咳:紫菀,川贝母,款冬花,杏仁各10g,炙桑皮,知母各15g,枳壳,橘红各12g,沙参,麦冬各30g,黄芩,炙甘草各6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每回250至300毫升,10日为一个疗程。 4、百日咳:百部,紫菀各9g,代赭石10g,白僵蚕,川芎,白附子,乳香各5g,胆南星3g,水煎,每天服一剂。 5、热性咳嗽:紫菀,炒杏仁,桔梗,浙贝母各9g,麦冬,制枇杷叶,沙参各10g,炙麻黄,白前,甘草各6g,芦根20g,生石膏15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小儿用量酌减。 紫菀的临床应用 1、祛痰作用 中医认为紫菀具有温肺,下气,消痰、止咳嗽的功能。实验表明,水煎剂有祛痰作用而无镇咳及平喘作用;苯及甲醇提取物也有祛痰作用。 2、抗菌作用 紫菀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7种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有对抗致病性真菌的作用。 3、抗病毒作用 水煎剂在鸡胚尿囊中对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抑制肿瘤的作用 据报道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瘤作用;也有报道从紫菀根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离出的环肽类化合物对S180有抗肿瘤活性。 紫菀的炮制方法 1、净制:除去杂质。 2、切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 3、炮炙: (1)蜜制:取紫菀片,先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紫菀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不粘手,取出,放凉。每紫菀100公斤,用炼蜜25公斤。 (2)炒制:取紫菀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老
或微焦。 (3)蒸制:取紫菀净片,置蒸笼内,蒸约1小时(以上气后算起)取出,干燥。 (4)麸制:先将锅烧热,倾入麦麸,待烟起,加入紫菀片,炒至淡
,筛去麦麸即可,每紫菀100公斤,用麦麸25公斤。 紫菀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中药6—9克,水煎服。蒙药多入丸散剂。 紫菀的副作用 本品并非润药,故凡肺阴不足,虚火上炎者慎用,必须用时,只能在滋阴重剂内酌加少许紫菀配伍。 【中文名】紫菀(《本经》) 【类别】根类 【异名】青菀(《吴普本草》),紫蒨(《别录》),返魂草根、夜牵牛(《斗门方》),紫菀茸(《本草述》)。 【来源】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茎短,簇生多数细根,外皮灰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表面有沟槽。根生叶丛生,开花时脱落;叶片篦状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6~12厘米,先端钝,基部渐狭,延成长翼状的叶柄,边缘具锐齿,两面疏生小刚毛;茎生叶互生,几无柄,叶片狭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8~35厘米,宽5~10厘米,先端锐尖,常带小尖头,中部以下渐狭缩成一狭长基部。头状花序多数,伞房状排列,直径2.5~3.5厘米,有长梗,梗上密被刚毛;总苞半球形,苞片3列,长圆状披针形,绿色微带紫;舌状花带蓝紫色,单性,花冠长15~18毫米,先端3浅裂,基部呈管状,花柱1枚,柱头2叉;管状花
,长约6毫米,先端5齿裂,雄蕊5,花药细长,聚合,包围花柱;子房下位,柱头2叉,瘦果扁平,一侧弯曲,长3毫米,被短毛;冠毛白色或淡褐色,较瘦果长3~4倍。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地或河边草地。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地。河北、安徽等地有栽培。 【采集】春、秋均可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晒干,或将须根编成小辫晒干,商品称为"辫紫菀"。 【药材】干燥的根茎呈圆形的疙瘩头状,长约2~6厘米,径约1.5~3厘米,顶端有茎基及叶柄的残痕,底部常有一条未除净的母根,直径约3毫米,淡灰
,纤维性,质稍硬;疙瘩头下簇生许多须根,根长约5~14厘米,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柔韧,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有紫边。微有香气,味甜微苦。以根长、色紫、质柔韧、去净茎苗者为佳。 主产河北、安徽等地。 紫菀除了上述一种外,在新疆地区以阿尔泰狗哇花的根入药(参见"阿尔泰紫菀"条);西藏地区以缘毛紫菀及重冠紫菀的根及根茎入药。在东北、华北、陕西、云南、四川、新疆等地,还以菊科橐吾属多种植物的根部作紫菀入药,商品统称"山紫菀"。其质硬而易断,气香而微辣。原植物主要为肾叶橐吾(参见"葫芦七"条)、西伯利亚橐吾、狭苞橐吾、四川橐吾(参见"南瓜七"条)、大叶橐吾、裂叶橐吾等。 【化学成分】根含无羁萜醇、无羁萜、紫菀酮、紫菀皂甙、槲皮素,挥发油中含毛叶醇、乙酸毛叶酯、茴香醚、烃、脂肪酸、芳香族酸等。 【药理作用】①祛痰、镇咳作用
兔灌服煎剂1克/公斤,有显著祛痰作用(呼吸道分泌量测定法),作用可持续4小时以上,粗提取物口服对大鼠气管分泌物也有明显增加作用。对碘液注入猫右肋膜腔引起的咳嗽,灌服煎剂无效,但用氨水喷雾引起的小鼠咳嗽则有显著效果。 ②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宋内氏)、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③抗癌作用 从紫菀中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艾氏腹水癌有一定抗癌作用。 【炮制】紫菀:捡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稍闷润,切成小段晒干。蜜紫菀:取紫菀段加炼蜜(和以适量开水)拌匀,稍闷润,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紫菀100斤,用炼蜜25斤) 【性味】苦,温。 ①《本经》:"味苦,温。" ②《别录》:"辛,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平。" ④《本草通玄》:"辛甘,微温。" 【归经】入肺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太阴,兼入足阳明。" 【功用主治】温肺,下气,消痰,止咳。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蹷,安五藏。" ②《别录》:"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③《药性论》:"补虚下气,治胸胁逆气,劳气虚热。" ④《唐本草》:"治气喘,阴痿。" ⑤《日华子本草》:"调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咳。" ⑥《本草衍义》:"益肺气。" ⑦王好古:"主息贲。" ⑧宁原《食鉴本草》:"主肺经虚热,开喉痹,取恶涎。" ⑨《本草从新》:"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又能通利小肠。" ⑩《本草再新》:"润肺下气,寒痰及虚喘者宜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 【宜忌】有实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款冬为使。恶天雄、瞿麦、雷丸、远志。畏茵陈蒿。" ②《唐本草》:"恶蒿本。" ③《本草正》:"劳伤肺肾、水亏金燥而咳喘者非所宜。" 【选方】①治久咳不瘥:紫菀(去芦头)、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三物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生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本草
经》) ②治伤寒后肺痿劳嗽,唾脓血腥臭,连连不止,渐将羸瘦:紫菀一两,桔梗一两半(去芦头),天门冬一两(去心),贝母一两(煨令微黄),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干地黄一两半。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圣惠方》紫菀散) ③治小儿咳逆上气,喉中有声,不通利:紫菀一两,杏仁(去皮尖)、细辛、款冬花各一分。上四味,捣罗为散,二三岁儿,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日三,更量大小加减。(《圣济总录》紫菀散) ④治妊娠咳嗽不止,胎动不安:紫菀一两,桔梗半两,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钱半,天门冬一两。上细切,每服三钱。竹茹一块,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温服。(《伤寒保命集》紫菀汤) ⑤治吐血、咯血、嗽血:真紫菀、茜根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时。(《鸡峰普济方》紫菀丸) ⑥治妇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华水服三指撮。(《千金方》) ⑦肺伤咳嗽。用紫菀花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三次。 ⑧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过,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⑨产后下血。用紫菀末五撮,水冲服。 ⑩缠喉风痹。用紫菀根一条,洗净,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渐愈。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紫菀,观其能开喉痹,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温,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亦须与天门冬、百部、麦冬、桑白皮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 ②《本草通玄》:"紫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然非独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两立效。" ③《本草正》:"紫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气,故治咳嗽上气、痰喘,惟肺实气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脓血者,乃可用之。观陶氏《别录》谓其补不足,其亦言之过也。" ④《药品化义》:"紫菀,味甘而带苦,性凉而体润,恰合肺部血分。主治肺焦叶举,久嗽痰中带血,及肺痿,痰喘,消渴,使肺窍有清凉沛泽之功。...用入肝经,凡劳热不足,肝之表病也;蓄热结气,肝之里病也;吐血衄血,肝之逆上也;便血溺血,肝之妄下也;无不奏效。因其体润,善能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便燥结,利小便短赤,开发阴阳,宣通壅滞,大有神功。同生地、麦冬入心,宁神养血。同丹皮、赤芍入胃,清热凉血。其桑皮为肺中气药,紫菀为肺中血药,宜分别用。" ⑤《本草逢原》:"紫菀,肺金血分之药,《本经》止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取性疏利肺经血气也。去蛊毒痿躄者,以其辛苦微温,能散结降气,蛊毒自不能留,痿躄由肺热叶焦,紫菀专通肺气,使热从溲便去耳。《别录》疗咳唾脓血,大明消痰止渴,皆滋肺经血气之效。《金匮》泽漆汤用以治咳血而脉沉者,咳属肺,脉沉则血分之病也。亦治下痢肺痛,与紫参同功。" ⑥《本草正义》:"紫菀,柔润有余,虽曰苦辛而温,非爆烈可比,专能开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滞,兼疏肺家气血。凡风寒外束,肺气壅塞,咳呛不爽,喘促哮吼,及气火燔灼,郁为肺痈,咳吐脓血,痰臭腥秽诸证,无不治之。而寒饮蟠踞,浊涎胶固喉中如水鸡声者,尤为相宜。惟其温而不热,润而不燥,所以寒热皆宜,无所避忌。景岳谓水亏金燥,咳嗽失血者,非其所宜;石顽谓阴虚肺热干咳者忌之;盖恐开泄太过,重伤肺金,又恐辛温之性,或至助火。要之虚劳作嗽,亦必有浊痰阻塞肺窍,故频频作咳,以求其通,不为开之,咳亦不止,以此温润之品,泄化垢腻,顺调气机,而不伤于正,不偏于燥,又不犯寒凉遏抑、滋腻恋郁等弊,岂非正治?且柔润之质,必不偏热,较之二冬、二母,名为滋阴,而群阴腻滞,阻塞隧道者,相去犹远。惟实火作咳,及肺痈成脓者,则紫菀虽能泄降,微嫌其近于辛温,不可重任,然借为向导,以捣穴犁庭,亦无不可。总之,肺金窒塞,无论为寒为火,皆有非此不开之势。" 提醒您:紫菀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在生活中的紫菀也是属于一种营养价值含量极为丰富的食材,食用之后能很好的起到保护身体健康的作用中药材功效
,紫菀一般都是将其作为一种中药材在食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生活中食用紫菀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在平时生活中食用紫菀的时候可以对人体的作用功效又是有哪些,以及在平时生活中食用紫菀的时候又该用哪些食用量呢去进行烹制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紫菀的功效与作用
1、祛痰作用
在平时生活中经常的食用一些紫菀可以起到很好的祛痰的作用,因为紫菀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在被人体吸收利用之后能有很好的止咳祛痰润肺等作用,对于一些经常咳嗽的人群来说是很好的食疗产品,而且紫菀中含有的苯以及其他的营养物质都是有很好的保护身体的作用,所以在平时生活中的话可以尝试着将紫菀按照适合的量去将其加水熬煮之后食用。
2、抗菌作用
在平时生活中经常的食用一些紫菀有很好的抗菌消炎的作用,对于一些体制比较虚弱的人群来说经常的食用一些紫菀有很好的提升自身免疫力的作用,紫菀对于一些常见的杆菌有很好的抵御的作用,像一些大肠杆菌、变形菌、霍乱弧菌等等杆菌都是有很好的治疗和抵抗的作用的,所以在平时生活中的话可以经常的食用一些紫菀来帮助身体健康的维护。
3、抗病毒作用
在生活中经常的食用一些紫菀还能起到很好的抗病毒的作用,在生活中有一种食用药剂中就含有紫菀这种中药成分,在平时生活中食用之后能帮助身体健康起到很好的抵抗病毒的作用,能减少一些流行 菌对身体的侵害,对于一些身体免疫力比较差的人群来说是很好的食疗产品。
4、抑制肿瘤的作用
在生活中经常的食用一些紫菀也能起到很好的抗癌的效果,经过研究表明紫菀中含有的一种醇类物质在被人体吸收利用之后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人体健康帮助抵抗肿瘤的功效,在食用之后能有效的降低身体内的活性,所以在平时生活中的话可以经常的食用一些紫菀来帮助身体健康的维护。
二、紫菀的用法用量
在平时生活中食用紫菀的时候的食用量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以及食用方式来进行决定,在平时生活中的紫菀如果是将其直接用水煎煮着食用的话最好是在六克或者是在九克的样子,如果是将其制成药丸或者是在直接食用的话一般在三钱左右的食用量即可。
在生活中的紫菀的确是属于一种食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材在平时生活中对于一些特殊体制的额人群在食用了紫菀之后有很好的对身体健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在食用紫菀的时候也要注意食用量的问题以及在平时生活中一些肺热的人群是不建议食用紫菀的,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不适感。
1、紫菀可以驱除肺部风寒,对风寒引起的咳嗽和气喘等症有非常明显的治疗功效,同时,它还有润燥止咳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干咳无痰、头痛等症。
2、紫菀对金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紫菀止血效果极佳,是难得的止血良药。
紫苑的功效与作用
紫苑的功效与作用。相信大家对紫苑并不陌生,这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药,这种中药对我们的身体有着很多好处。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详细的了解紫苑的功效与作用的相关内容。
紫苑的功效与作用1
可以治疗咳嗽,如肺虚咳嗽。紫苑可以治疗咳嗽,如肺虚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等,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的.功效。
第一,它有祛痰作用,中医认为紫苑具有温肺、下气、消痰、止咳嗽的功能,实验表明紫苑的水煎剂有祛痰作用,而没有镇咳及平喘作用,苯及甲醇提取物也有祛痰作用。
第二,是紫苑有抗菌作用,紫苑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菌、伤寒杆菌、副伤感杆菌与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七种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有对抗致病性真菌的作用。
第三,紫苑有抗病毒作用,紫苑的水煎剂,在鸡胚尿囊中对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第四,有抑制肿瘤的作用。据报道,紫苑分离出来的表无羁萜醇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遗留作用,又有报道,从紫苑根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离出来的环肽类化合物对S180有抗肿瘤的活性。
紫苑的功效与作用2
【功效主治】
温肺,下气,消痰,止咳。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
【药理作用】
⑴祛痰作用:中医认为紫菀具有温肺,下气,消痰、止咳嗽的功能。实验表明,水煎剂有祛痰作用而无镇咳及平喘作用;苯及甲醇提取物也有祛痰作用。
⑵抗菌作用:紫菀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7种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有对抗致病性真菌的作用。
⑶抗病毒作用:水煎剂在鸡胚尿囊中对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⑷抑制肿瘤的作用:据报道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瘤作用;也有报道从紫菀根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离出的环肽类化合物对S180有抗肿瘤活性。
紫苑的治病验方
1、久咳:紫菀,川贝母,款冬花,杏仁各10g,炙桑皮,知母各15g,枳壳,橘红各12g,沙参,麦冬各30g,黄芩,炙甘草各6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每回250至300毫升,10日为一个疗程。
2、百日咳:百部,紫菀各9g,代赭石10g,白僵蚕,川芎,白附子,乳香各5g,胆南星3g,水煎,每天服一剂。
3、热性咳嗽:紫菀,炒杏仁,桔梗,浙贝母各9g,麦冬,制枇杷叶,沙参各10g,炙麻黄,白前,甘草各6g,芦根20g,生石膏15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小儿用量酌减。
紫苑的毒副作用
紫菀皂甙有溶血作用,制剂不宜静脉注射。
使用禁忌
有实热者慎服。
紫苑的功效与作用3
紫菀的中药古今研究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蹶,安五藏。”
2、《本草备要》:“辛温润肺,苦温下气。补虚调中,消痰止渴。治寒热结气,咳逆上气,咳吐脓血(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肺经虚热,小儿惊痫。能开喉痹,取恶涎,然辛散性滑,不宜多用独用。”
3、《名医别录》:“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4、《本草便读》:“性温利肺,治风寒咳逆之邪;色赤和营,疗痿 吐红之疾。”
5、《药性论》:“补虚下气,治胸胁逆气,劳气虚热。”
6、《本草从新》:“辛温润肺,苦温下气,化痰止渴。治寒热结气,咳逆上气,咳吐脓血,肺经虚热,小儿惊痫。能开喉痹,取恶涎,又能通利小肠。”
7、《本草撮要》:“味苦辛,入手太阴经,功专疗咳逆上气。”
8、《本草分经》:“辛苦温,性滑,润肺下气,化痰止渴,专治血痰及肺经虚热,又能通利小肠。”
9、《本草经集注》:“主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蹶,安五脏。治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10、《本草蒙筌》:“主咳逆痰喘,肺痰吐脓;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虚劳不足能补,蛊毒痿堪驱。”
11、《唐本草》:“治气喘,阴痿。”
12、《日华子本草》:“调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咳。”
13、《本草新编》:“紫菀,味苦、辛,温,无毒。入手太阴,兼入足阳明。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治久嗽。然亦只可为佐使,而不可单用以取效。”
14、《本草衍义》:“益肺气。”
15、宁原《食鉴本草》:“主肺经虚热,开喉痹,取恶涎。 ”
16、《得配本草》:“苦、辛、平、微温。入手太阴、少阴经血分。泄上炎之火,散结滞之气。治痰血,利小便,开喉痹,退惊痫。”
17、《本草从新》:“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又能通利小肠。”
18、《本草再新》:“润肺下气,寒痰及虚喘者宜之。”
19、《滇南本草》:“味苦、辛,性温。苦走心,心主血,止血养血;辛走肺,多功于肺。治咳嗽、痰气喘促、补肺、阴虚痨嗽、衄血、咳血、阴虚、痰上带血丝。”
20、《本草正义》:“紫菀柔润有余,虽曰苦辛而温,非燥烈可比。专能开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滞。其味微辛,则入气分,其色殷紫,则入血分,故能兼疏肺家气血。”
21、《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苦辛,性温无毒,入心肺二经。主咳逆上气,痰喘吐衄,补虚劳,安五脏。”
23、《顾松园医镜》:“疗肺病咳喘,治胸中结气。”
24、《医学入门》:“紫菀苦温能调肺,消痰嗽血定喘悸,寒热胸结气能消,补虚治蹶并劳疰。”
25、《本草 解》:“消痰定喘,止血疗咳。”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紫菀酮、表紫菀酮、槲皮素、山柰酚、东茛菪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还含有甾醇、有机酸、肽类等。
2、作用:本品有祛痰、镇咳、抑菌、抗病毒、利尿、抗肿瘤等作用。
3、药理:
①祛痰、镇咳作用: 兔灌服煎剂1克/公斤,有显着祛痰作用(呼吸道分泌量测定法),作用可持续4小时以上,粗提取物口服对大鼠气管分泌物也有明显增加作用。
②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宋内氏)、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③抗癌作用:从紫菀中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艾氏腹水癌有一定抗癌作用。
……
鉴别应用:
紫菀与款冬花均能润肺下气,消痰止咳,而且温润不燥,寒热虚实均宜。二药常相须为用,以治喘咳痰多,或劳嗽咯血等证,但紫菀偏于去痰,款冬花偏于止咳。
(二)药理作用
抗菌:体外试验对金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去痰:紫菀皂素能使动物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兔灌服煎剂1克/公斤,有显著祛痰作用。作用可维持4小时以上。
镇咳:从紫菀根部的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无色针状结晶对用氨水喷雾引起的小鼠咳嗽有显著效果。
抗癌:从紫菀中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本品含皂甙,有强烈的溶血作用,故不宜作注射用。
(三)紫菀的性味归经
【性味】 苦,温。
①《本经》:"味苦,温。"
②《别录》:"辛,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平。"
④《本草通玄》:"辛甘,微温。"
【归经】 入肺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太阴,兼入足阳明。"
紫菀配伍应用
配麦冬:《本草述钩元》“紫菀、麦冬二味,宜相佐为功,以其皆由心而致于肺,使肺阴下降,可滋真元而益虚劳也,盖虚劳未有不泣乎血者,有紫菀之和血散结,然后润剂可以复脉通心。”麦冬甘寒汁多,入肺经,功能清肺养阴,紫菀辛散苦泄,去痰力强,偏于化痰止咳,两药合用。适用于肺阴亏损,燥咳痰粘,或劳热喘咳,也可用于肺劳咳嗽,痰中带血等症。
配款冬花:紫菀,款冬花都是性温而不燥,均能化痰止咳平喘,无论寒热皆宜。款冬花偏入气分,温肺化痰而治久病寒咳气喘;紫菀偏入血分,宣肺化痰而治久病热咳劳咳。前者偏于止咳,后者偏于去痰,二药合用,润肺止咳,适用于久咳,劳嗽而出血者,一般多蜜炙用。
配百部:二药均温而不燥,紫菀辛散苦降,百部甘润苦降。二药相配,有降气去痰、润肺止咳之功效,可用于外感咳嗽或久咳不止,咳痰带血等症。
配苏子:苏子降气平喘,消痰止嗽,利膈开郁,紫菀温润止咳,化痰降气。二药配用,一润一降,止咳平喘,化痰利膈力强,治肺失清肃,痰多气逆而咳喘,胸闷诸症。
配橘红:紫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功能化痰降气,清泄肺热,润肺止咳,偏于开散肺气郁滞。可用于风热郁肺之咳嗽,橘红性较温燥,气香,能祛风化痰,对痰多者适用,其化痰作用大于陈皮。二药配用,润燥得宜,疏散力强,止嗽化痰。主治气机不调,痰阻胸膈,咳嗽吐痰,胸闷不舒,寒热不显著之咳嗽。
配阿胶:阿胶甘平,补血滋阴,润肺止血。紫菀蜜炙,润肺止咳力强,能入肺经血分,而治肺虚咳血。两药配伍,滋阴润肺,止咳止血,用治肺痨咳嗽,痰中带血或肺痈,肺痿等症。但脾胃虚弱者不宜用。
紫菀附方
治久咳不瘥:紫菀(去芦头)、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三物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生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本草 经》)
治伤寒后肺痿劳嗽,唾脓血腥臭,连连不止,渐将羸瘦:紫菀一两,桔梗一两半(去芦头),天门冬一两(去心),贝母一两(煨令微黄),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干地黄一两半
第一中药材网
。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圣惠方》紫菀散)治小儿咳逆上气,喉中有声,不通利:紫菀一两,杏仁(去皮尖)、细辛、款冬花各一分。上四味,捣罗为散,二三岁儿,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日三,更量大小加减。(《圣济总录》紫菀散)
治妊娠咳嗽不止,胎动不安:紫菀一两,桔梗半两,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钱半,天门冬一两。上细切,每服三钱。竹茹一块,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温服。(《伤寒保命集》紫菀汤)
治吐血、咯血、嗽血:真紫菀、茜根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时。(《鸡峰普济方》紫菀丸)
治妇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华水服三指撮。(《千金方》)
肺伤咳嗽:用紫菀花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三次。
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过,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产后下血:用紫菀末五撮,水冲服。
缠喉风痹:用紫菀根一条,洗净,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渐愈。
治小儿咳嗽、气急:紫菀(去苗土)二两,贝母(去心,洗)、款冬花各一两。上三味,细锉。每服一线匕,以水七分,煎取四分,去滓,温服,食后。(《圣济总录》紫菀汤)
治小儿咳嗽,声不出者:紫菀末、杏仁泥等分。入蜜同研,丸芡实大。每服一丸,五味子汤下。(《全幼心鉴》)
治小便不利:紫菀、车前子(布包)各12g。煎服。
治习惯性便秘:紫菀、苦杏仁、当归、肉苁蓉各9g。煎服。(13—14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紫菀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
【注意】
有实热者忌服。
《本草经集注》:"款冬为使。恶天雄、瞿麦、雷丸、远志。畏茵陈蒿。"
《唐本草》:"恶蒿本。"
《本草正》:"劳伤肺肾、水亏金燥而咳喘者非所宜。"
【临床体会】
(一)关于治疗咳嗽
紫菀是最常用的祛痰止咳药,使用范围较宽。不论受凉感冒咳嗽,还是感染发热咳嗽;急性咳嗽还是慢性咳嗽;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虚证咳嗽还是实证咳嗽;有痰咳嗽还是无痰咳嗽等,都能使用。不论对感冒、炎症、间质炎、结核、肿瘤所致的咳嗽,也都能使用。
(二)关于剂量
紫菀药性温和,有止咳祛痰效果,但药力不是很强。一般书上的常用剂量在10g左右。这只能用于感冒咳嗽的轻症。对许多肺支气管慢性疾病,在复方中可以用至15—30g,甚至更大.水煎服,才能见到功效。
上一页 全文完(共 15546 字) 展开全部内容
紫苑的功效与作用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紫苑的功效与作用吃法大全、紫苑的功效与作用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作用 咳嗽 杆菌 功效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行情趋势”,查年更多中药材价格、行情分析、后市预测、药材功效、偏方、收购信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