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功效与作用

药材功效及作用:北芪的功效与作用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来源:http://1zy.cn/ 作者:http://1zy.cn/ 发表于:2023-09-07 21:59:57 人围观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第一中药材网(1zy.cn)搜集、整理了:本文《药材功效及作用:北芪的功效与作用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吃法》,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功效与作用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北芪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北芪的功效与作用吃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1、请问北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 2、北芪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北芪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
  • 3、北芪的作用与功效 北芪的作用与功效简单介绍
  • 4、北芪的六大功效和十大作用
  • 5、北芪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关于北芪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 6、北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建议:您好,黄芪和北芪是不一样的。北芪的功效主要是补气升阳,补气摄血,补中益气,去瘀散结,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温里散寒,托脓生肌,强体质,延年益寿。其实它也具有补脾益气,利尿消肿的功效,主要作用是用于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盗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疮口不愈合,止汗、利尿、托毒排脓、生肌宜生用。 你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根据你描述的情况来看,而黄芪的功效则是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促进机体代谢,改善心功能,护肝及降压调节血糖的重要作用。所以两者都各有好处。

1、固表益气

北芪泡水喝能起到固表益气的重要功效,可以避免人类身体虚弱和盗汗以及气虚等多种不良症状的出现,另外平时经常用北芪泡水喝还能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对提高人类身体健康水平有很大的好处。

2、降血压

北芪泡水最适合那些高血压的人群饮用,它能降低血压,也能提高血管韧性,避免血管老化,能在预防高血压的同时,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北芪泡水喝能清除人体内的多种毒素,可以缓解胃炎,也能降血糖预防糖尿病,更能预防银屑病的发生。

1、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2、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

3、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促进机体代谢和改善心功能。

4、有降压的作用,调节血糖,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辅助用药,黄芪同时具有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5、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药材功效及作用

,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

6、病弱体虚的人服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抵抗力,对病情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北芪,即黄芪,又名黄耆、膜荚黄耆、一人挺、黄芪、木黄芪,因盛产于我国北方,故名北芪,是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北芪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北芪的功效

1、补气升阳

黄芪甘温,入脾经,为补益脾气之要药。多用于治疗脾气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因其长于升阳举陷,常被用于治疗脾虚所致中气下陷引起的脱肛、内脏下垂等症。此外,黄芪入肺经,同时又能补益肺气,可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导致的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咳痰清晰、声音低懒等症状。

2、固表止汗

黄芪能补肺脾之气,益卫固表以止汗,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收敛止汗的药物同用,来治疗脾肺气虚、卫气不固所致的表虚自汗。

3、利水消肿

脾脏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则运化不力,黄芪既能补脾益气治本,又能利尿消肿治标,是治疗气血水肿的重要药物之一。

4、生津养血

黄芪本身具有养血的功效,而且通过补气的作用又有助于生血,因此黄芪也常被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及气血两虚证。

5、行滞通痹

黄芪机能补气以行血,补气以通痹。对于痹症、中风后遗症、因气虚血滞、肌肤、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的人群,常用黄芪进行治疗。

6、通痹止痛

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黄芪以其补气养血的功效,能使正气旺盛,对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等,可收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之效。

北芪的作用

1、抗肿瘤

黄芪中有效成分黄芪多糖与抗肿瘤药物合用有增效减毒之功,即增强抗癌效果,减轻副作用。

2、抗辐射

黄芪有抗辐射的作用,并且对造血和免疫系统有保护作用,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3、保肝

黄芪对肝脏损害引起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有回升作用,并能预防肝糖原减少,促进肝脏蛋白更新。可帮助慢性乙肝病人恢复免疫功能,提高清楚病毒或者抑制病毒扩散的能力。

4、对心脏作用

黄芪具有强心作用,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输出量增加,对中毒或疲劳衰竭及心脏的作用更为明显。此外,对于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黄芪还可以通过增强免疫功能而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并增强心肌细胞产生干扰素及促诱生干扰素作用。

5、调节血压

黄芪对血压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其升压作用可以使血压稍微上升且保持稳定;其降压机制主要是直接作用外周血管,可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来达到降压的目的。

6、调节血糖

黄芪可降低葡萄糖及肾上腺素引发血糖升高的血糖水平,而对苯乙双胍及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有升高作用。

7、抗疲劳

黄芪含有糖类、叶酸和多种氨基酸等成分,它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所以能提精神,抗疲劳。

8、防癌

黄芪含有微量元素硒,硒是癌症的天敌,所以黄芪有抗癌作用。

9、增强免疫

黄芪能对抗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网状内皮系统,外体系统均有增强其功能的作用,对某些免疫细胞因子有诱生作用,并有诱生干扰素、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对多种免疫因素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10、抗菌

对痢疾、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B,C及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1、功效:

(1)北芪有托疮排脓的功效:北芪用于气虚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愈合,北芪常与党参、 肉桂同用。取北芪补气健脾,能促进脓疱的早溃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脓生肌作用。

(2)北芪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北芪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症,以及脾虚泄泻,久泻脱肛等。北芪的补气力强,善补肺气,可以治疗肺虚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症。北芪常配 党参、 白术、淮山、炙 甘草同用。用蜜制后的北芪补益力更强。

(3)北芪有益气升阳的功效:北芪用于气虚下陷之症。中医认为脏器的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之故,北芪善于益气升阳,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以及气虚血脱的崩漏等症。中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脏器下垂各症,补中益气汤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补气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阳。这时宜蜜制后用。

(4)北芪有固表止汗的功效:北芪用于表虚自汗。北芪补气之中而有外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北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较好。临床上通过不同配伍,能治疗各种汗出症;北芪同助阳药配伍,治阳虚自汗;北芪同补气药配伍,治疗气虚自汗;北芪同滋补药配伍,治阴虚盗汗。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能鼓舞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所谓“黄芪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就是这个道理。这时宜生用。

(5)北芪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北芪用于气虚水肿,常配白术、防己、炙甘草或桂枝、 茯苓同用,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均有本品。多用于治疗 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2、禁忌:北芪在患有感冒和女性月经期间的时候都不能服用,也不适宜积食火旺、阴虚阳亢者服用。

北芪,即黄芪,又名黄耆、膜荚黄耆、一人挺、黄芪、木黄芪,因盛产于我国北方,故名北芪,是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北芪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北芪的功效和作用

补脾益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症,以及脾虚泄泻,久泻脱肛等。北芪的补气力强,善补肺气,可以治疗肺虚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症。常配党参、白术、淮山、炙甘草同用。用蜜制后的北芪补益力更强。

固表止汗 用于表虚自汗。北芪补气之中而有外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北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较好。临床上通过不同配伍,能治疗各种汗出症;同助阳药配伍,治阳虚自汗;同补气药配伍,治疗气虚自汗;同滋补药配伍,治阴虚盗汗。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能鼓舞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所谓“黄芪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就是这个道理。这时宜生用。

益气升阳 用于气虚下陷之症。中医认为脏器的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之故,北芪善于益气升阳,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以及气虚血脱的崩漏等症。中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脏器下垂各症,补中益气汤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补气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阳。这时宜蜜制后用。

利水消肿 用于气虚水肿,常配白术、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同用,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均有本品。多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托疮排脓 用于气虚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愈合,常与党参、肉桂同用。取本品补气健脾,能促进脓疱的早溃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脓生肌作用。

北芪的禁忌

凡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痈肿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忌服。

北芪的常用量为9~30克,由于北芪升阳助火,性微温,对于邪气盛、无汗,阳亢有热毒的患者,均不宜使用。

北芪的食用 方法

北芪肉苁蓉煲猪展

北芪为补气类药材,能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肉苁蓉为助阳补肾类药材,能补肾、益精、润燥、滑肠;火麻仁为润下类药材,能润燥、滑肠、通淋、活血,均为性温、平,味甘。合而为汤甘润醇香,有补肾固表、润燥通便的功效,亦为秋燥时的家庭靓汤之一。

材料:北芪20克,肉苁蓉、火麻仁各12克(中药店均有售),猪展肉400克,生姜3片。

烹制:各物分别洗净,猪展肉切块。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1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黄芪枸杞乳鸽

方药:黄芪、枸杞各30克,乳鸽1只,料酒、精盐、味精、姜片、鸡清汤、鸡油各适量。

功效:具有补气壮阳、固表止汗、解毒祛风之功用。适于中气虚弱、体倦乏力,表虚自汗及痈疽疮溃久不愈合之人食用。

食用方法:将乳鸽宰杀,去毛、内脏、斩脚爪、洗净,放入沸水中氽一会,捞出洗净斩块放炖盅内。黄芪、枸杞分别洗净,放入炖盅内。将料酒、盐、味精、姜片、鸡清汤同放炖盅内,上笼蒸到肉熟烂,取出笼,拣出姜、黄芪,淋上鸡油即成。

每天用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5

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6

民间治疗自汗,常用黄芪红枣汤:黄芪15~30g、红枣15枚,煎汤,每日服2次。也可以使用中成药黄芪口服液。

7

产后多汗,有报道用黄芪30g、益母草30g,煎汤,日服2次。本人 经验 ,对于自汗而恶风者

有什么用

,可用桂枝汤加黄芪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3g、生姜10g、红枣10粒,水煎服。

关于北芪的功效与作用和北芪的功效与作用吃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作用   功效   治疗

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行情趋势”,查年更多中药材价格、行情分析、后市预测、药材功效、偏方、收购信息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联系我们

电话(微信):18215288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