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功效与作用

各种中药的功效与作用:生龙牡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生龙牡是什么中药

来源:http://1zy.cn/ 作者:第一中药材网 发表于:2023-09-07 23:41:12 人围观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第一中药材网(1zy.cn)搜集、整理了:本文《各种中药的功效与作用:生龙牡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生龙牡是什么中药》,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功效与作用

生龙牡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生龙牡是什么中药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生龙牡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以及生龙牡是什么中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1、生牡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 2、生龙牡的功效与作用 生龙牡有哪些功效作用
  • 3、生龙骨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
  • 4、中药龙牡的用途

生牡蛎的功效与作用:

生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效 : 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具有滋阴、养血、补五脏、活血、充肌等功效。

1.益阴潜阳。用于阴虚阳亢引起的烦躁。失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潮热盗汗

2.收敛固涩。治疗虚汗、滞下、遗精。

3.软坚散结。可治疗结肿、包块、痰火瘰疬。男子常食牡蛎可提高性功能及精子的质量。对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肾虚阳痿等有较好的效果。体质虚弱儿童,肺门淋巴结核,颈淋巴结核,瘰疬者宜食;阴虚烦热失眠,心神不安者宜食;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宜食。

主治眩晕耳鸣;惊悸失眠;瘰疬瘿瘤;症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漏;带下。

生牡蛎禁忌:

虚而有寒者忌之。牡蛎肉可生吃,患有急慢性皮肤病者忌食;脾胃虚寒、滑精、慢性腹泻、便溏者不宜多吃。牡蛎肉不宜与糖同食。

不宜多服久服

各种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以免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注意事项】牡蛎恶麻黄、吴茱萸、辛夷。

【适宜搭配】骨、牡蛎、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白芍、当归、山药。

1、益阴潜阳:生用治阴虚阳亢之睡觉盗汗、头痛眩晕、烦躁失眠等症。

2、化结:生用治瘰疬、硬块。

3、固涩:煅用治容易出汗、频繁遗精、清稀、月经崩漏、泄泻等,常与主龙骨搭配。

4、也可用以胃酸过多,常配乌贼骨。中药材使用量:15~30克。

生龙骨的功效与作用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

生龙骨的药物来源实际上是以动物的化石为主,常与牡蛎连用,能够镇静、安神、强筋、健骨,平肝潜阳。生龙骨质重,入心、肝经,是镇惊安神的常用药,可治疗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在治疗失眠的药方当中,经常会见到生龙骨。生龙骨本身还有平肝潜阳的作用,可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但生龙骨都是在组方中发挥作用,单纯泡水很难有明显疗效。还需注意,湿热积滞的人群不宜使用龙骨。生龙骨属于重镇安神药,其药性甘、涩、平,归于心、肝、肾经,具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的功效。此药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等疾病,还可以用来治疗肝阳上亢导致的眩晕、头痛等疾病。此外,对于各种滑脱疾病,以及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愈等疾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

此药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以下疾病:

1、此药可以用来治疗神志不安、心悸失眠、惊痫癫狂等疾病,其是重镇安神的常用药。使用时,对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疾病,可以配伍朱砂、酸枣仁一同使用。对于癫狂发作,惊痫抽搐等疾病,可以配伍牛黄、胆南星一同使用。

2、此药可以用来治疗肝阳上亢等疾病。使用时,可以配伍怀牛膝、牡蛎、赭石一同使用,如镇肝息风汤。

3、此药可以用来治疗多种滑脱疾病。使用时,对于肾虚精关不固导致的遗精早泄等疾病,可以配伍牡蛎一同使用,如金锁固精丸。对于心肾两虚导致的小便频数等疾病,可以配伍桑螵蛸、龟甲一同使用。对于气虚不摄、冲任不固导致的白带、崩漏等疾病,可以配伍黄芪、五味子一同使用。

4、此药可以用来治疗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愈等疾病。使用时,可以和枯矾一同研末外敷使用。

现代意义:

1、现代药理研究,此药具有促进血液凝固、调节机体免疫、消除溃疡、促进伤口修复以及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

2、现代应用此药来治疗失眠、高血压、遗精、遗尿、自汗、月经过多、湿疹等疾病。

龙牡就是龙骨和牡蛎.有生用和煅用.生龙骨安神平肝.煅龙骨收敛生肌.牡蛎生用收敛,制酸.煅用平肝软坚.这两个常常一起使用,医生也会写龙牡

生龙牡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生龙牡是什么中药、生龙牡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功效   疾病

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行情趋势”,查年更多中药材价格、行情分析、后市预测、药材功效、偏方、收购信息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联系我们

电话(微信):18215288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