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图片及名称功效:茯苓饮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和吃法

来源:http://1zy.cn/ 作者:第一中药材网 发表于:2023-09-18 20:50:23 人围观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第一中药材网(1zy.cn)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图片及名称功效:茯苓饮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和吃法》,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功效与作用

茯苓饮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和吃法

今天给各位分享茯苓饮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茯苓的功效和吃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 1、《外台》茯苓饮合方加减法
  • 2、茯苓饮怎么做?
  • 3、茯苓吃对了,助消化、治失眠、治脱发……快来了解!

《外台秘要》茯苓饮:人参3两、白术3两、茯苓3两、枳实2两、橘皮2两5、生姜4两。

本方载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附方:“《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条文论述了《外台》茯苓饮证的病机、临床特征及其方的功效。冯世伦教授认为,“心胸”是指胃;“气满”是指胸满、心下痞或腹胀;“不能食”有两层含义,即食欲不振,或畏惧进食诱发或加重呕吐、气满而不敢进食或多进食。依据条文分析:胃虚停饮为本证病机;呕吐、气满、不能食为本证特征;健胃利饮为本方功效。

然而,条文对其方证的表述并不完整,应加以充实和完善。从药物组成而言,本方涵盖枳术汤、橘枳姜汤与橘皮汤,则该三方的方证特征亦归本证所有。《金匮要略水气病》第30条:“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第6条:“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22条:“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因此,本证尚见心下坚满、胸闷、短气、干呕、呃逆、手足厥冷等临床表现。

从病机角度来讲,本证除胃虚停饮外,还存在气郁、气逆及饮逆的病理因素。由病机又可引申、扩展出本证的部分特征。

胃虚:可见进食后胃脘不适、神疲乏力等症状。胃中停饮,体检及辅检可见胃振水音、胃镜下胃内水液潴留等。水饮上犯、下注,则见头晕、头痛、晕车、清涕、心悸、水肿、大便稀溏、小便不利、白带清稀量多等。气逆、饮逆,可见恶心、嗳气、反酸等。

从药物作用分析:方中茯苓、白术温中健胃、利水祛饮;人参健胃除痞;枳实行气除满并止痛;陈皮理气,又同生姜一起降逆化饮。诸药相配,全方共奏健胃利饮、行气降逆之功。

临床运用:

?注重六经、方证辨证

在继承胡希恕先生“《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病位归类方证”的学术思想基础上,冯世伦教授率先采用六经分类方证,其价值在于为经方应用开辟了一条严谨而又快捷的道路,即先辨六经、继辨方证的思路。临床运用本方,首先是辨别太阴病。判断太阴病的依据主要有两条,即《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心下结硬。”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然后,对脉症信息进行气血津液、水湿痰饮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获知胃虚停饮的主要病机,结合“腹胀、心下痞、纳差、小便不利”的主症,辨属本证,则可予本方治疗。

?不囿仲景原方

临床运用经方,并非一定要固守仲景原方,但若调整,则须遵循严格的法则,不可随意而为。为了增强祛湿利饮、理气降逆之功,冯教授适当调整了原方药味与药量配比。以苍术、党参易方中白术、人参,重用陈皮,减少生姜,增入清半夏。湿饮者,多予茯苓、苍术;反之则少用。生姜减量,减轻了汤药的辛辣之味,改善了口感。又因与半夏同用,有小半夏汤之意,故而降逆止呕功效依旧如故。

?重视合方应用

本方固然药简效宏,但临床中只有部分病人的病情仅仅呈现为本证,更多的是本证与他证的兼夹或复合,为使药物契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此,根据方证对应,药证对应的原则,合方或适当增损药味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合方加减法:

1、兼便秘,倍生白术生津通便。

2、脘腹剧痛,加延胡索,或失笑散活血理气止痛。

3、反酸者,加煅瓦楞子、海螵蛸制酸以治其标。

4、水饮化热者,加生薏仁清热利饮。

5、久病血虚或经行者,加当归养血。

6、外邪里饮,合五苓散;

7、里虚寒饮上逆,合吴茱萸汤;

8、血虚水盛,合当归芍药散;

9、阳虚水停,合真武汤;

10、里虚寒偏重,合理中汤;

11、外邪里热轻证,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12、胸痹,痰阻气逆,合枳实薤白桂枝汤;

13、兼太阳中风,合桂枝汤;

14、兼少阳病,合小柴胡汤;

15、阳明里热,合黄连阿胶汤。

16、咳嗽吐泡沫痰,加细辛、五味子;兼气喘。加杏仁、厚朴。

17、眩晕,加泽泻。若眩晕,呕吐涎沫,甚至头痛者,加吴茱萸。

18、口腔溃疡,合甘草泻心汤。

19、大便色黑者,加大黄炭。

20、下腹胀满者,去枳实,减人参用量,加厚朴、甘草。

21、鼻炎,表阴证者,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22、脱肛、或子宫下垂、胃下垂者,合黄芪建中汤或补中益气汤。

茯苓的做法

茯苓

【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茯菟、伏灵、松腴、不死面、云苓、松薯、松苓、松木薯

【食量建议】:煎汤,10~60克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禁忌人群】:肝肾阴虚者慎服

鲫鱼生地土茯苓汤的做法

1.鲫鱼去掉里面的黑膜,清洗干净;锅中放入油,先将姜片入锅中煎一下,再放入鲫鱼,煎至两面焦黄

2.? 锅中加入4碗水,约1000毫升左右。大火煮开

3.将煮开的鲫鱼连同汤一起倒入煲锅,放入肉片

4.生地和土茯苓,蜜枣略微清洗后放入煲汤袋,入砂锅

5.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慢慢煲1小时左右

6.? 最后撇掉汤中的浮沫,加盐调味即可

菜品特色

入夏后人们常感到湿热的困扰,广东一带常选用鲜生地鲜土茯苓煲鲫鱼汤。生地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土茯苓能解毒利湿、消炎散结,而鲫鱼有补益利水,且鲜美可口的作用,常喝此汤能清热凉血、解毒利湿。这道汤在广东是夏季最流行的清热解毒凉血的药膳汤品,连医师也极力推荐。生地和土茯苓可以用鲜品代替,如果买不到鲜品可以去药房购买炮制过的生地和土茯苓。很多人无法接受汤中有中药的味道,但这两种药膳成分,因为有鲜美的鲫鱼和蜜枣的中和,煲出来的汤口感很清凉,丝毫没有中药的味道。如果是夏季血热、湿毒引起的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等症,常喝此汤还有辅助治疗的功效。

茯苓,既是药材又是食材。茯苓的 历史 悠久。《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记载其功效为“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淮南子》中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的记载。到了魏晋时期,服饵茯苓以求长寿已蔚然成风,《梁书·陶弘景传》记载,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辞官隐退时,梁武帝即令“每月赐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以供服饵”。慈禧亦常命御膳房做茯苓饼吃,并赏赐大臣。

茯苓功效

宋代黄庭坚写诗赞美茯苓道:“汤泛冰瓷一座春,长松林下得灵根。吉祥老人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茯苓功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健脾开胃,以助消化 茯苓虽不属于补益药,但它健脾补中之功效显著。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日常食疗中选用茯苓、人参、白术和山药来搭配进食,能健旺脾气,促消化。

利水祛湿,以消水肿 茯苓是利水渗湿之要药,其药性平和,不论寒热虚实体质均可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晨起经常会出现眼皮肿的现象,到了下午又会自然消肿,还有些人,白天因劳累过度,晚上双脚肿胀,而茯苓能起到很好的利水消肿的作用。《用药心法》曰: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消肿之圣药也。《伤寒论》中所记载的利水名方五苓散,主药就是茯苓。此外,有肥胖困扰的朋友,尤其是对身上的肥肉松松垮垮的、喝水都胖的人来说,每天坚持用茯苓(50~100克)煮水饮用,也会有很好的减肥效果。

养心安神,以治失眠 茯苓宁心安神的作用也非常显著,它可使心神烦躁之人静下心来,明显改善睡眠质量。《神农本草经》记载茯苓能治疗“惊邪,恐悸”,“久服安魂,养神”。心的神明就是神,神不安则睡眠不佳。心安神定,睡眠自然就好了。张仲景治疗失眠的千古名方酸枣仁汤中就包含着茯苓这味药。

化痰祛湿,以治脱发 古人云,“百病皆由痰作祟”,茯苓能利水渗湿,使湿得以化,则痰无所生。痰瘀湿阻是头秃的主要病因,就像平时浇花,水过多,花盆下面的孔又塞住,水湿下不来,瘀在里面,就会腐烂根子,导致植物掉叶甚至死亡。对于人体而言也是一样,如果水瘀在体内,就会上泛巅顶,水湿腐蚀发根,头发就容易脱落了。多食茯苓能把人体乱窜之水吸走,改变人体水循环状态,使得阳气升发,气血运行通畅。又如脂溢性脱发的人群,该人群头油较多,与湿邪泛滥有关,而使用茯苓刚好对证。知名老中医岳美中先生喜用“一味茯苓饮”治疗脱发,可谓是他的一手绝招。

茯苓药膳

现在给大家介绍几款简单易上手的药膳,赶快学起来。

茯苓馄饨

材料:黄母鸡肉400克,茯苓粉200克,豆豉50克,水2000毫升,馄饨皮、食盐适量。

做法:将豆豉加入水中,大火烧开转小火煮半小时,取汁弃豆豉,备用;将母鸡肉剁碎,加入茯苓粉,再加入适量食盐,调制成馅;用馄饨皮包成小馄饨,入豆豉汁中煮熟即可。

功效:茯苓馄饨出自《本草纲目》,李时珍认为其能治疗“老人噎食不通”,“三五服效”。

茯苓养胃汤

材料:茯苓20克

中药材大全图片及名称功效

,鲜怀山药100克,芡实20克,莲子20克,猪骨250克。

做法:猪骨洗净焯水,芡实、莲子温水泡1小时。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纳入上述材料,慢火煮1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渗湿。适用于便溏,腹泻,食后腹胀的者食用。

茯苓栗子粥

材料:茯苓15克,板栗15枚,粳米100克。

做法:板栗去外壳及外皮,与洗净的茯苓、粳米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茯苓栗子粥具有健脾补肾,渗湿止泻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的人群。

最后注意,茯苓虽好,但孕妇慎用。因为,茯苓利水渗湿,其药势下行,药性趋下,容易引起滑胎。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和更年期的人也应尽量少用,如果非用不可的话,最好配合甘寒养阴的药材使用,如熟地黄、枸杞子、甘草,这些都有滋补津液的作用,配合使用就会达到补肾阴的效果。

关于茯苓饮的功效与作用和茯苓的功效和吃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功效   作用   鲫鱼   治疗

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行情趋势”,查年更多中药材价格、行情分析、后市预测、药材功效、偏方、收购信息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联系我们

电话(微信):18215288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