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功效:玉米须红枣功效与作用 玉米须红枣功效与作用禁忌
第一中药材网(1zy.cn)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功效:玉米须红枣功效与作用 玉米须红枣功效与作用禁忌》,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功效与作用
玉米须红枣功效与作用 玉米须红枣功效与作用禁忌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玉米须红枣功效与作用,以及玉米须红枣功效与作用禁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有这样一首儿歌: 玉米宝宝特怕冷,衣裳穿了五六层。 头发长长从不剃,披头散发为挡风。 玉米的“头发”即玉米须,是常用中药。祖国医学认为,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入膀胱、胆经。有利尿、泄热、平肝、利胆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玉米须含脂肪油、皂甙、苦味糖甙、生物碱、黄酮类、硝酸钾、维生素k3、抗坏血酸、有机酸等,具有利尿、降血压、降血糖、利胆、止血、抑菌及增强免疫、抗癌等多种功效。其利尿作用虽不及西药“速尿”快,但比其作用持久。 玉米须价格低廉,收获玉米时将其留住,晒干贮存,可用来治疗以下疾病: 特发性水肿:玉米须50克,大枣5枚,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一般2-3剂奏效,可连用1月。 妊娠水肿:玉米须30克,冬瓜皮60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服,连服5日。 急性膀胱炎:玉米须50克,车前草20克、甘草6克,水煎后取汁温服,每日2剂。 小儿神经性尿频:玉米须15克,水煎,取汁调入适量糖,代茶饮,每日1剂,连用3-5天即可见效。10天左右即可获愈。 妇女产后小腹挛痛:玉米须50克,水煎20分钟,取汁调入红糖20克,饮服,每日煎服2次,既止痛又可使乳汁增多。 慢性胆囊炎:玉米须200克,银花10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用14天后胆红素、转氨酶可恢复正常。 胆结石:玉米须100克,大枣50克,茵陈60克,水煎。食枣,饮汤,每日1剂,分两次服。可清热利湿,利胆排石。 糖尿病:玉米须100克,水煎服;或玉米须30克,猪胰200克,水煎服,每日1剂。 高血压:玉米须100克,夏枯草30克,菊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1、摘下来的玉米须不要丢掉,用玉米须加上红枣煮水,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此同时,还可以对调节血压血脂,以及肾脏方面的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2、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归肾、肝、胆经;质轻渗降。具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效。主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病,糖尿病,乳汁不通。 玉米的主产地是中国的吉林省,吃玉米最多的要数东北,曾经有些东北人把它当主食吃。玉米粥,又有好几种,在东北分别叫大碴粥、小碴粥、玉米面粥。 而吃玉米棒,是不分地域的,全国各地都有吃玉米棒的习惯、男女老少都喜欢吃。 玉米须性味甘平,能利水消肿,泄热,平肝利胆。还能抗过敏,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玉米须有利尿的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的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肾外性的,所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玉米须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所以有较弱的降压作用。玉米须能促进胆汁排泄,可以用于没有并发证的慢性胆囊炎或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玉米须和退黄的茵陈配合,还可以治疗肝炎导致的黄疸。 历代医书中记载的玉米须的运用。《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治鼻血、红崩。《四川中药志》:清血热,利小便。治黄疸、风热、出疹、吐血及红崩。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玉米须可治疗身体血热导致的出血,妇女乳汁不通,能降血压,利尿等。 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万事万物的生长化收藏又何尝不是呢?每个植物在它生长成熟的季节都是有它特定的功效。所以我们要多吃应季食物。中医养生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顺应自然,在自然中养生。 在这里分享一个玉米须红枣汤的做法。准备材料:玉米须,红枣。做法,先将红枣浸泡胀后洗净。;再将玉米须用清水漂洗净,锅里加入清水煮开,放入玉米须、红枣大火煮开,小火煮至熟透;最后放入冰糖搅匀,过滤即可食用。放入冰箱冷藏味道更佳哟。 煮玉米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爱的食物,可是您知道吗?在我们吃玉米的时候,很多人会把玉米须清理去除的干干净净,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玉米须对我们的身体还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 1、玉米须利尿消肿 玉米须对人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肾外性的,所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它虽然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但作用不是太强。 2、玉米须有助肝胆健康 玉米须能促进胆汁排泄,所以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没有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或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和退黄的茵陈配合,还可以治疗肝炎导致的黄疸。 3、玉米须止血 因为玉米须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中药材功效
,提高血小板数目,能够抗溶血,所以可以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还可以用于急性溶血性贫血。
4、玉米须清热消暑
夏季暑气重,龙须茶有凉血、泻热的功效,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玉米须还有开胃作用, 炎热的夏天,能喝杯玉米须茶有相当不错的保健作用。
玉米须的食用方法
1、(1)清热利尿-薏仁玉米须粥
材料:薏苡仁50克,大米50克,鲜玉米须15克,白茅根15克。
做法:先煮白茅根、玉米须,20分钟后去渣,加入薏苡仁、大米煮成粥食用。
功效:可清热除湿,利尿退肿。用于湿热壅聚型结节性红斑患者。
(2)清热利尿-薏仁玉米须粥
材料:玉米须30克,白茅根30克,红枣8个。
做法:用冷水浸泡以上三味1小时后,文火煎煮40分钟,分两次吃枣喝汤。
功效:可清热利胆排石,适用于肝胆湿热型胆石症。
3、养阴清热-石斛玉米须茶
材料:石斛10克,芦根15克,玉米须20克。
做法:上药水煎代茶饮,每日一剂。
功效:可养阴清热利尿。适宜少尿无尿伴口干欲饮,皮肤干皱,目眶塌陷症状的癃闭患者。
4、平肝清热-玉米须煮鸡蛋
材料:玉米须100克,鸡蛋2个。
做法:将玉米须和鸡蛋分别洗净,加水同煮,蛋熟后去皮,复煮片刻,吃蛋喝汤。
功效:具有平肝清热、利尿祛湿之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型前列腺增生患者。
玉米须泡水喝的食用禁忌
专家告诉我们,将新鲜的玉米须泡水服用之后能够有效的降低血糖,适合糖尿病患者服用,同时高血压患者服用之后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在夏天的时候,很多人家里都会煮玉米,但是将玉米须随手扔掉,这是一种非常浪费的行为。
中医上也将玉米须称之为龙须,具有非常广泛的保健功效。将玉米须用开水冲泡之后制作出玉米须茶,不仅味道甜甜的好喝,同时对于身体好处多多。
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喝一些玉米须茶,因为这种茶饮不仅制作方面价钱低,还具有防治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等疾病的出现。在夏天天气炎热,玉米须泡水喝还具有凉血以及解暑的作用。怀孕期间的女性也可以服用玉米须,不仅能预防流产,同时对于乳汁不通等情况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一般情况下,我们服用玉米须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副作用。但是我建议,在平时服用玉米须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量,每次不能够超过三到五克就可以了,并且平时最好能够选择新鲜的玉米须来服用。
除此之外,平时在煮玉米吃的时候最好不要吃玉米须,如果不是想要治疗疾病,服用玉米须并不是一个好选择,这点需要大家都牢记在心。
猜你喜欢:
1. 清肠排毒清宿便秘
2. 自制清肠排毒茶
3. 最有效的六个排毒清肠法
4. 玉米须的功效有哪些
5.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本来就是治脾湿的茶水方剂,当然喝了能治脾湿
薏米除湿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玉米须也称玉麦须。玉米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利尿,肾功能改善,浮肿消退或减轻,尿蛋白消失或减低等方面。还具有抗溶血、抗过敏及解毒等作用。
玉米须的药用价值: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药用功能,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高血压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米须含大量硝酸钾、维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种挥发性生物碱。有利尿、降压、降血糖、止血、利胆等作用。
玉米须可是一种农村中药材,光拿来取暖有点大材小用了,我家那边以前常用来当柴火,一点就旺,非常方便。在新鲜时,玉米须从青色变红,到采摘玉米时,它已经成 的了,用它晒干后就是中药材,留到年底既干燥,又轻巧。村里一些老人明白它的用途,有的人已经拿到商贩处卖掉了。在它的功效基础之上,可以当茶饮,老邪就很喜欢喝玉米须茶,往往在农村,有的人不了解其价值。
玉米须甚至是能够单用,有尿结石的人当茶饮无疑是有好处的,老邪还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效果会更好。玉米须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所以有较弱的降压作用。玉米须能促进胆汁排泄,可以用于没有并发证的慢性胆囊炎或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玉米须和退黄的茵陈配合,还可以治疗肝炎导致的黄疸。
清血热,利小便。治黄疸、风热、出疹、吐血及红崩。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玉米须可治疗身体血热导致的出血,妇女乳汁不通,能降血压,利尿等。在这里分享一个玉米须红枣汤的做法。准备材料:玉米须,红枣。做法,先将红枣浸泡胀后洗净。;再将玉米须用清水漂洗净,锅里加入清水煮开,放入玉米须、红枣大火煮开,小火煮至熟透;最后放入冰糖搅匀,过滤即可食用。放入冰箱冷藏味道更佳哟。
将50克左右的玉米须用清水冲洗两遍,放入杯中,加入沸水,盖上杯盖,闷几分钟后,做茶饮。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或小便不利、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的人来说,都是不错的。如果想要效果更好的话,用水煎,煎出来的浓汁,分早晚两次喝。若是汤液凉了的话,那就热一下再喝。
玉米须红枣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玉米须红枣功效与作用禁忌、玉米须红枣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玉米 作用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行情趋势”,查年更多中药材价格、行情分析、后市预测、药材功效、偏方、收购信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