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图片:中药黄苓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第一中药材网(1zy.cn)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图片:中药黄苓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苓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药黄苓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甘。 归经:入心、肺、胆、大肠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阳明经。 ②《纲目》:入手少阴、阳明,手足太阴、少阳六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肠、膀胱、胆四经。 功能主治 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_,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 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_痛,心腹坚胀。 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 ⑥《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 ⑦李杲:治发热口苦。 ⑧《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⑨《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⑾《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iknow-pic.cdn.bcebos.com/11385343fbf2b21193dbe734c78065380dd78ed6"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
"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11385343fbf2b21193dbe734c78065380dd78ed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民间传说 李时珍生于明朝嘉靖年间,自幼聪明伶俐,好学上进,小小年纪就立志考取功名。光耀门庭。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李时珍十、六岁时,他突患急病,咳嗽不止,并且久冶不愈。随着病情加剧,他每日吐痰碗余,烦、渴引饮,骨蒸劳热,六脉浮洪,虽服用柴胡、麦冬、荆芥、竹沥等解表退热、润肺清心、清热化痰之剂却并无效果。方圆百里的名医都束手无策,认为其已无药可救。眼看小时珍生命危在旦夕。 正在李时珍的父母悲伤绝望之际,村子里来了一位从远方云游到此的道士,这位道人白发长髯,颇有一种仙风道骨的味道。闻言道人专治疑难杂症,小时珍的父母急忙把道人请到家中给他看病。道士给小时珍号了脉象后,捋捋长髯说:“不妨,不妨,此病只需服用黄芩30克,加水两盅,煎至一盅,服用半月即可痊愈。“ 时珍的父母半信半疑地按方煎药。奇迹出现了。半月之后,小时珍身热全退,痰多咳嗽的症状也消失了,身体逐渐恢复健康。一味黄芩居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李时珍深感中国医学的神奇,更对这位身怀绝技的道士钦佩不已,从此,便跟随道人刻苦钻研医学,读遍历代医书,踏遍高山大川。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时珍终于在医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医林一代宗师。在他编著的《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救了他性命的黄芩这味中药推崇备加,称之为“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9%BB%84%E8%8A%A9/406188?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黄芩(唇形科植物)_百度百科"黄芩(唇形科植物)_百度百科 黄芩功效与作用效 黄芩功效与作用效,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吃的一种食物,在中药学上它有着补气益血的功效,对于调理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特别适合养胃、养肺的人食用,清楚黄芩功效与作用效,才能更好地生活。 黄芩功效与作用效1 (一)黄芩的功效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药对》:黄芩,得厚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疗鼠瘘。 《本草
经》: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又太阳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黄芩。 《医学启源》:黄芩,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垄盛,必用之药。泄肺中火邪上逆于隔上,补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 《本经》:主诸热黄疸,肠僻,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诸失血。 《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法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 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二)黄芩的禁忌 《本草经疏》:脾肺虚热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黄芩的作用 抗菌 黄芩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抗病毒 黄芩能够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抗炎 黄芩素、黄芩苷能够抑制急性炎症反应。抑制炎症模型渗出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1)机制:抑制炎性介质产生、释放。 (2)抑制组胺释放 (3)抗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前列腺素E(PGE)、白细胞三烯(LT)的生成,减轻炎性介质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白细胞的趋化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黄芩能够抑制免疫反应:尤其对I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作用显著。黄芩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因为黄芩苷,提高巨噬细胞、NK细胞功能。 清热解毒 研究表明,黄芩有解热的性质。黄芩有解毒作用,与所含的葡萄糖醛酸有关。 保肝、利胆 中医认为,黄芩清肝胆,保肝,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镇静 黄芩对中枢抑制,能够起到镇静的作用。 对血液系统影响 黄芩对血液系统作用复杂,黄芩素等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抗凝血,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产生。 抗变态反应 在抗变态反应方面,黄芩甙元较甙作用强。黄芩此种抗变态反应,不产生过敏反应,此外它对平滑肌本身,也有直接的松弛作用。黄芩甙元及黄芩甙均能抑制过敏性之浮肿及炎症,二者能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降低血压 黄芩酊剂、浸剂、煎剂、醇或水提取物、黄芩甙均可引起降压作用。浸剂口服能降低正常及慢性肾性高血压,酊剂可使神经性高血压回至正常。 利尿作用 在急性利尿实验中,黄芩甙元作用最强,汉黄芩素次之。黄芩醇提取物及煎剂亦有利尿作用。 对血糖血脂的影响 黄芩能够降低血脂,能使血糖轻度上升。 解痉作用 黄芩可消除强直性痉挛的症状。 安胎作用 黄芩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治疗一些疾病的作用 (1)治疗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感染、肺间质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也能用于肺结核病。 (2)治疗急慢性肠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3)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4)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病中药材图片
,转氨酶、胆红素升高,以及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也用于免
(5)疫性肝病。
(6)治疗各种免疫性、过敏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
(7)治疗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皮肤过敏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紫癜。临床还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前列腺炎、及皮肤、眼睛的各种炎症。
(8)黄芩炭治疗各种出血。黄芩传统用于妊娠恶阻和保胎,也为现代临床所常用。
抗癌作用
黄芩能够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癌细胞的产生和扩散。
黄芩功效与作用效2
◆ 安胎
孕妇体质都比较燥热,而黄岑在治疗改善孕妇燥热、胎动不安方面有着至关的效果,通过服用黄岑可以帮助达到凉血安胎的效果,当然在服用黄岑的时候也可以同时搭配白术以及竹茹等,还可以通过起到保胎的效果。
◆ 清热除湿
黄岑可以帮助达到清热除湿的效果,对于因为湿热引起的腹泻以及黄疸方面有着极大的效果。
对待湿热可以用黄岑同时搭配滑石、茯苓等一起应用,对待因为湿热导致的腹泻以及腹痛症状,在选择黄岑的时候搭配葛根、甘草等等效果更好,针对因为湿热导致的黄疸,黄岑搭配栀子以及淡竹叶有着更好的效果。
◆ 治疗温热病
黄岑在治疗温热病方便有着极佳的.效果,这类疾病有着典型的特征就是发病急变化较快,往往还伴随着身体发热的现象,而通过服用黄岑可以阿道改善效果。
◆ 改善乳房结块肿痛
黄岑在治疗乳房肿痛乳房存在结节方面也有着不错的疗效,当然在使用黄岑的时候还可以搭配黄柏、川军、地龙以及黄连、乳香,将这六位药等量选取然后研磨成细粉在通过一定方式涂抹到患处有直观的效果。
◆ 降血压
不管是黄岑的哪种制作方式,都可以对人体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可以选择煎制,也可以浸剂口服,都可以帮助缓解神经性高血压。
◆ 改善血液系统
黄岑对血液系统还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帮助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抗凝血方面有一定作用,自然也就可以缓解血栓,也可以缓解心血管疾病的出现。
从上述内容可以知道黄岑的功效可真不少,很多人直接选取黄岑当茶喝,但是黄岑毕竟是一种中药材,在服用之前还需要知道自己是否适合。
这三种人不适合服用黄岑
▲ 空腹人群
如果在空腹的情况下喝黄岑水会出现茶醉现象,因为水分会冲淡胃酸伤害消化,而黄岑直接作用在胃粘膜上也会伤害胃部。
▲ 胃溃疡患者
黄岑茶其实是一种胃酸分泌刺激剂,因此在喝过之后会导致大量胃酸出现,对于胃溃疡患者而言,本身情况比较严重将会加重病情。
▲ 脾胃虚寒者慎用
黄岑的清热功效是非常显著的,而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而言反而不适合,尤其是还存在食少便溏的人一定要禁用。
黄岑的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除了煎水喝制作成茶饮之外,还可以放在粥里边,但是在食用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体质是否适合,而这一点需要经过专业的判断才可以了解。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很多人对这种食物并不是很了解,它的功效和作用都十分丰富,一般来说,适当进食才会对人体有好的作用,药材和食材不可混淆,清楚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才能更好地生活。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1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部分 功效 :燥湿、泻火、清热、解毒、止血、安胎。
部分 作用 :适用于暑湿、湿热痞满、胸闷呕恶、泻痢、黄疸、高热烦渴、肺热咳嗽、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使用 禁忌 :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黄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动不安忌用黄芩。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1、黄芩治胎动不安。
黄芩有治胎动不安的作用,可以用30克黄芩、30克川芎、30克当归、30克炒白术、30克白芍药这五味中药研为细末,用酒糊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用温开水送服50丸。
2、黄芩治小儿心热惊啼。
黄芩有治小儿心热惊啼的作用,一分去黑心的黄芩与一分人参一起捣罗为散,每次用竹叶汤调服一字匕,不拘时候服。
3、黄芩治食少干呕、心烦不寐、小便赤黄。
黄芩有治食少干呕心烦不寐的作用,可以用l5克黄芩、10克大黄、14个栀子仁这三味中药混合后切碎,加水500毫升煮至300毫升,过滤去除药渣,分3次服用。
4、黄芩治乳痈化脓,乳房结块肿痛。
黄芩治乳痈化脓乳房结块肿痛的作用,可以用30克黄芩、30克黄柏、30克川军、30克地龙、30克黄连、30克乳香这六味中药一起研磨成细粉末,再与鲜生地黄汁调涂于患处,一天2次。
黄芩的副作用、禁忌、注意事项
在使用黄芩时,可以单独使用黄芩,也可以搭配滑石、茯苓、白蔻仁、白芍、甘草、葛根、茵陈、淡竹叶、栀子、黄连、知母、桑白皮、生地、丹皮、侧柏叶、银花、连翘、白术、竹茹等中药来使用,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黄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动不安忌用黄芩。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2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1、抗菌
黄芩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2、抗病毒
黄芩能够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3、抗炎
黄芩素、黄芩苷能够抑制急性炎症反应。抑制炎症模型渗出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4、血液系统影响
黄芩对血液系统作用复杂,黄芩素等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抗凝血,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产生。
5、抗变态反应
在抗变态反应方面,黄芩甙元较甙作用强。黄芩此种抗变态反应,不产生过敏反应,此外它对平滑肌本身,也有直接的松弛作用。黄芩甙元及黄芩甙均能抑制过敏性之浮肿及炎症,二者能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6、降低血压
黄芩酊剂、浸剂、煎剂、醇或水提取物、黄芩甙均可引起降压作用。浸剂口服能降低正常及慢性肾性高血压,酊剂可使神经性高血压回至正常。
7、利尿作用
在急性利尿实验中,黄芩甙元作用最强,汉黄芩素次之。黄芩醇提取物及煎剂亦有利尿作用。
8、清热解毒
研究表明,黄芩有解热的性质。黄芩有解毒作用,与所含的葡萄糖醛酸有关。
9、保肝、利胆
中医认为,黄芩清肝胆,保肝,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10、镇静
黄芩对中枢抑制,能够起到镇静的作用。
11、解痉
黄芩可消除强直性痉挛的症状。
12、安胎
黄芩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黄芩的禁忌】
1、脾胃虚寒者不宜
黄芩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2、脾肺虚热者不宜
脾肺虚热者忌之黄芩。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黄芩别称山茶根、土金茶根等,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下面我分享了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黄芩的药用功效
1、清热燥湿: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泻火解毒:用于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嗽、热盛迫血外溢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黄芩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黄芩苷、黄芩素对关节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黄芩素对类风湿关节炎、γ-球蛋白变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D-青霉胺相似。
2、抗菌作用:黄芩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广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和抑制阿米巴原虫的作用,但也有报道黄芩无明显的抗菌作用,或者是有较弱的抗菌作用。
3、抗凝作用:黄芩黄酮有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能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因而有抗凝血作用。
4、安胎作用:黄芩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同时黄芩对中枢抑制能够起到镇静的作用。
5、抗癌作用:黄芩有抗癌作用,其乙醚提物对Ll210有细胞毒作用,其所含白杨素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有细胞毒活性。
6、保肝作用:黄芩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其含有的某些成分还能促进家兔胆汁分泌,使血中高胆红素含量降低,起到利胆作用。
7、降脂作用:黄芩黄酮能使动物血清中升高的转氨酶ALT、AST显著下降,黄芩新素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和肝内甘油三酯并能抑制葡萄糖向脂肪转化。
8、降压作用:黄芩含有的某些成分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直接扩张血管而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对肾性高血压犬也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黄芩的食用方法
1、黄芩蒸猪腰
【材料】猪腰2个,黄芩12克,调料适量。
【做法】①将猪腰切开去筋膜,洗去血水切成片,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②将猪腰与黄芩共置瓷器内,酌加调料,隔水用旺火蒸至猪腰熟透,去黄芩,分2次食用,5日为1疗程。
【功效】补肾、清热、安胎,适用于血热之先兆流产。
2、胡连黄芩粥
【材料】胡黄连、黄苓各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①将胡黄连、黄芩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②粳米入药汁中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功效】清热燥湿,适用于肝胆湿热型血脂异常。
黄芩的配伍应用
1、配柴胡: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二药合用,通调表里,和解少阳,清泄少阳之热邪。
2、配白术:黄芩苦寒而降,清热燥湿,去热安胎。白术甘温味厚,阳中之阴,可升可降,补牌安胎。二药相伍,一补一泻,一温一寒,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齐奏清热安胎之功效。
3、配半夏:黄芩苦寒清热,半夏辛散降逆,二药参合,一寒一温,苦降辛开,从而使阴阳和、升降顺、痞气消。
4、配黄连:黄芩苦寒,善清上焦湿热,主清肺火。黄连大苦大寒,主治湿火郁结,主清心火。湿热在里,以黄连清湿生之热,黄芩解热生之湿,二药参合,相互益彰。
黄芩的药用选方
1、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捣罗为散。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
2、泻肺火、降膈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
3、治慢性气管炎:黄芩、葶苈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糖衣为片,每片含生药0.3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
4、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芩,酒浸透,晒干为末。每服一钱,茶、酒任下。
5、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6、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黄芩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细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温服。
7、治肝热生:黄芩一两,淡豉三两,为末。每服三钱,以热猪肝襄吃,温扬送下,日二撮。忌酒,面。
8、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黄芩、麦门冬各半两。上件,细切。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猜你喜欢:
1. 哪些人不能吃黄芪功效有哪些
2. 黄芩茶的功效与作用
3. 黄芩的功效和作用
4. 中药黄芩的功效作用禁忌和适用人群
5. 黄芩的功效作用及药用价值
关于中药黄苓的功效与作用和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作用 功效 抑制 中药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行情趋势”,查年更多中药材价格、行情分析、后市预测、药材功效、偏方、收购信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