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功效与作用
茄叶(茄叶斑鸠菊)
第一中药材网(1zy.cn)搜集、整理了:本文《茄叶(茄叶斑鸠菊)》,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功效与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茄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茄叶斑鸠菊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茄叶 2、茄叶斑鸠菊 3、茄子茄叶 ♂
茄叶
原文地址:https://www.shigongxiao.com/zhongyao/yaoming/139931.html,转载请保留。 茄叶斑鸠菊 ♂
茄叶斑鸠菊
13261 茄叶斑鸠菊 : 【概况】
异名 斑鸠木(《中药大辞典》,牛舌癀(福建),大消藤(广西),大过山龙(海南)。
基源 为菊科斑鸠菊属植物茄叶斑鸠菊的根。
原植物 茄叶斑鸠菊Vernonia solanifolia Benth.
形态 直立灌木或小乔木,分枝开展或有时援攀状,密被黄褐色或淡黄色绒毛。叶柄粗壮,长1~2cm,密被绒毛;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6~16cm,宽4~9cm,顶端钝或短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浅波状或具疏钝齿,表面粗糙,贴生短硬毛,背面密被淡黄色绒毛。头状花序径5~6mm,在茎枝顶组成宽的复伞房花序;花序梗长4~6mm,密被绒毛;总苞半球形,宽4~5mm;总苞片4~5层,卵形或长圆形,长2~6mm,顶端钝,背面被淡黄色短绒毛;全为管状花,长约6mm,粉红色或淡紫色。瘦果长圆形,长2~2.5mm,具4~5棱,稍压扁;冠毛2层,淡黄色,外层极短,内层糙毛状,长约8mm。花果期11月至翌年4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405页.图622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1000m的疏林或攀援于乔木上。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春、夏、秋季均可采收叶、根或全草。
【药性】
功效 祛风湿,止痒。
主治 ①《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治产后风湿骨痛,皮肤瘙痒。”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全草:治痧气,肚痛,肠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煎水洗。
茄子 ♂
茄子 茄子 : 《本草纲目》菜部第28卷 药名。【基原】为茄科植物茄的果实。【别名】落苏(孟洗)、昆仑瓜(《大业杂记》),草鳖甲(《养生主论》),酪酥(《五代贻子录》),矮瓜、吊菜子(《广州植物志》)。【性味】甘,凉。①《开宝本草》:“味甘,寒。”②《随息居饮食谱》:“甘,凉。”【归经】入脾、胃、大肠经。①《本草求真》:“入肠、胃经。”②《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功用主治】清热,活血,止痛,消肿。治肠风下血,热毒疮痈,皮肤溃疡。 ①孟诜:“主寒热,五藏劳。又醋摩之,敷肿毒。” ②崔禹锡《食经》:“主充皮肤,益气力,脚气。”③《日华子本草》:“治温疾,传尸劳气。”④《滇南本草》:“散血,止乳痛,消肿宽肠,烧灰米汤饮,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血痔。”⑤《医林纂要》:“宽中,散血,止渴。”③《随息居饮食谱》:“活血,止痛,消痈,杀虫,已疟、瘕疝诸病。”【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内服:入丸、散或泡酒。茄子中药的药理作用? ♂
茄子中药的药理作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茄子富含维生素,有助于保持血管弹性,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对于治疗便秘,茄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促进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蠕动,有利于治疗便秘、大便干燥等症状。茄子有清热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热毒、痈疡和皮肤溃疡。治疗黄疸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茄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茄叶斑鸠菊、茄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斑鸠 植物 绒毛
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行情趋势”,查年更多中药材价格、行情分析、后市预测、药材功效、偏方、收购信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