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功效与作用
有什么用:面蒿粑粑的功效与作用 面蒿粑粑有什么好处
第一中药材网(1zy.cn)搜集、整理了:本文《有什么用:面蒿粑粑的功效与作用 面蒿粑粑有什么好处》,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功效与作用
面蒿粑粑的功效与作用 面蒿粑粑有什么好处
今天给各位分享面蒿粑粑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面蒿粑粑有什么好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蒿子尽量摘细嫩的尖尖,一定要先焯水,能够去掉其本身的苦味。 (2)根据个人口味,调配糯米粉和粳米粉的比例,从而使饼软糯可口,加鸡蛋味道更香,也依个人口味,加点姜末、香蒜末碎红尖椒等。 (3)有条件的话建议先将糯米粉过筛,那样蒿子糊会更加细腻没有糯米颗粒,饼吃起来会口感更好。 注:蒿叶属菊科,品种繁多,常见的有 白蒿、青蒿、牡蒿、臭蒿等多种,其中做粑粑用的蒿叶便是一种香蒿,在野地里采摘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有点像牡蒿。由于香蒿比较稀少,也用白蒿代替的,相对于香蒿来说口感要差一点。 ? ? 前言 ? ? 中卫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有名的
级4A级景区,每年游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当然也不能错过当地有名的特色小吃。蒿子面是中卫当地有名的地方特色产品,店铺常年无空位,相当受当地居民和未来游客的喜欢。 一、产品历史和产品介绍 1、蒿子面历史由来 据史料记载,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旃在宁夏做官时,他的一部分亲邻也随之迁移到宁夏,后定居中宁县恩和镇一带,其中有几位是宫廷中退役的御厨,他们将蒿子面的制作技术传授给当地人,从此蒿子面便流传了下来。现在作为一种民间风味小吃,蒿子面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宁夏卫宁平原汉族民间的一种面食。古时中卫、中宁两县佛教盛行,民间居士及信仰佛教只吃素食的人比较多,由此而有了这一传统面食。 2、产品介绍 ? 中宁蒿籽面以高筋面粉、蒿面为原料,加以精盐、香油以及枸杞为原料制作而成。 蒿子面清爽可口,余味悠长,具有健胃、清热的功效,制作工艺独特,用料考究,还蕴含“寄托情思”"祈福安康”等意义。按照传统,大年初七,家家都吃蒿子面,名曰“拉魂面";新婚夫妇结婚第二天,要吃蒿子面,名曰"喜庆面”;给小孩过满月和百日,吃蒿子面,名曰"吉利面”。 二、市场分析及竞争状况 一、市场分析 ? ? ? 我国冠有“世界世界杂粮王国”之称号,我国地处地球温带位置,五谷杂粮不仅品种众多,分布广泛。目前我国居民的主食以白面,大米为主。但是,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粗粮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据调查显示,全国居民有60%吃杂粮,仅有40%的人不吃杂粮,16%的人不吃薯类。过去粗粮是老年人中年人的代名词,但是现在随着养生观念的深入人心,粗粮的购买群体也在变化,年轻人正慢慢成为杂粮的消费群体。那么蒿子面作为粗粮,适合广大消费群体,老少皆宜,深受广大消费群体的喜爱。 蒿子面作为中卫当地特色面食,受到当地人们和外来游客的喜爱,作为当地特色产品,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2 、竞争状况 当地有各色各样的小吃产品和副食产品,并且种类众多。其他粗粮有小米、豆子等,这些粗粮也深受广大消费群体的喜爱。其他养生产品日益崛起,蒿子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蒿子面在当地深受欢迎,但是由于当地枸杞的有名,远远盖过了蒿子面,而且在其他省份的几乎零市场,蒿子面这一产品品牌市场份额小,在品牌方面还要经受很大的挑战。 三、消费者分析 随着绿色健康观念的传播,社会以倡导粗粮为饮食新风尚。个性化的需求是消费者和生产者所强调的热度话题。消费者对粗粮消费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知,在日常饮食中都注意到了杂粮的膳食搭配的作用。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温饱和健康作为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无疑属于基本的生理需求,这种需求是最本质也是最强烈的需求。 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否能接受以普通的粗粮养生,追求绿色健康的饮食?对于当地消费者是否了解蒿子面的营养和益处并且推广?对于外来游客,是否能接受和喜爱蒿子面,并作出产品推广?青少年是否仅限于冲动性购买特色产品?区域口味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体验,使体验下降? 四、SWOT分析 优势 蒿子面历经360多年传承,具有悠久的,浓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种民间特色风味小吃。 食疗价值高,蒿子面最初是从宫廷中传流而来,且蒿子具有健胃清热的功效,再加上枸杞护肝明目、延年益寿的疗效,蒿子面是当地有名的特色食品,当地旅游业发展迅速,有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消费群体庞大。且是绿色有机食品,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旅游业。 蒿子面还有其他相关系列产品:蒿子粑粑,蒿子粉,蒿子饮品和蒿子秆凉菜等 蒿子面具有食疗价值(健胃清热);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发掘保护中卫蒿子面可以进一步对中卫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深层次的研究和发现;文化价值,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发扬传统文化。 劣势 在本地深受欢迎,在外地品牌知名度不高,在国内市场份额小。青少年消费群体有冲动性购买,不一定注重产品真实品质。 机会 中卫是旅游城市,外来游客流量大,蒿子面作为特色小吃,大量的游客有利于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和产品推广。 威胁 其他特色小吃竞争激烈。有黄河大鲤鱼,枸杞等地方特色。 五、产品定位 1、旅游产品——沙漠留香 产品组合:荤,蒿子面+鸡蛋+小菜29 ? ? ? ? 素,蒿子面+小菜24 消费群体:外来游客,旅游团。 2、非物质文化遗产——御厨之作 功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食品文化和文明 消费群体:招待外宾,美食采访者和专家 3、妈妈的味道——儿时的记忆 消费群体:家庭 功能:常回家看看,感受家的味道,家庭饮食习惯的培养 六、营销建议 4P策略 价格策略 蒿子面有荤素两种,荤:15/大13/小,素,12/大10/小,符合广大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便宜实惠。旅游地区有特定消费标准。 产品策略 蒿子面具有健胃清热的功效,有益于人体健康,非常适合消费者长期使用。经济实惠 广大消费者容易接受。以纯手工蒿子面为主,做工精细,营养价值高。 制作相关系列产品,蒿子粉,蒿子粑粑,蒿子秆凉菜,蒿子饮品等,吸引消费群体的购买,扩大市场份额,打造品牌知名度。蒿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投入医学研究。 渠道策略 直销:本地市场以直销为主,在旅游区,住宅区,小吃街等人员较多的区域开设小吃店。
:外地市场以
为主,将产品
到外地。可以引入符合条件的合作者加盟本品牌的经营事业,以便与外部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建设本品牌。 线上线下模式相结合:实体与网络相结合,适用于游客,本地体验,线上购买。相关产品便于运输,售卖。 促销策略 (1)、与美团、饿了么等合作,提供配送服务。 (2)、参加美食节活动,吸引消费群体,提高品牌知名度,宣传中卫知名饮食文化。 (3)、上美食节目,展示制作过程和菜色搭配,讲解产品味道和益处,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吸引消费者。 (4)、农家乐:外来游客在农家乐消费,农家乐给外来游客营造出一种家的感觉,使游客宾至如归,提升消费者体验。 (5)、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传承地方特色食品,打造品牌效应。 (6)、相关系列产品作为赠品(蒿子糕、蒿子粑粑、点心等),赠与访问团,参观团。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文化。 具体做法:1.蒿子叶打烂再经过水洗去味; 2.然后打少部分糯米粉和蒿子拌匀,锅里放油,(中大火)把刚才准备的这材料炒熟,叫打熟钱; 3.把其它糯粉放在容器里,把熟钱打入,然后揉,这里就得有跟北方学做面的学学,要揉好才糯; 4.打砣,弄成一小个小个的,然后做成你看到的那种长方弄,然后用棕叶包好,每两个面对面用绳子简易捆下; 5.上蒸,中火蒸两小时; 6.如果放得久的话,你还得把他放到外面趁热去下水汽.这样做出来的做个两个月不长霉也不烂,如果发现有点长毛就应真空(泡水里也可但久了会酸就不能吃了). 楼主这贴是不是该加分啊?湖南特产店里的那些全是机压出来的,而且是加了籼米的,不好吃,不要买,有湖南老家农贸市场一般都有卖,很便宜的. 这种是传统湘西做法.其它地方的我就不知道了,有凉血解毒之功效,长时间食用养颜. 清明节吃的粑粑叫什么 清明节吃的粑粑叫什么,清明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很多人都会去扫墓祭祖,而这个节日也有着一定的传统食物。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清明节吃的粑粑叫什么。 清明节吃的粑粑叫什么1 清明节吃的粑粑叫做蒿子粑粑,别名为青团。蒿子粑粑是以蒿叶(白蒿、牡蒿)、米粉、腊肉、食盐、白糖、植物油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其颜色呈现出鲜绿色,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 蒿子粑粑又叫青团,原本是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江南、江淮一带民间传统风俗。后来,清明节沿袭了上巳节的风俗传统,也将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流传下来。 而清明节吃蒿子粑粑的历史,主要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是禁止人们生火做饭,只吃冷食。于是,蒸熟之后可以冷食的蒿子粑粑就成为了清明节的主要美食。 蒿子粑粑因其原材料而得名,蒿子粑粑的另一个名字“青团”则因其色调而得名。蒿子粑粑成为清明节期间广泛食用的美食,主要是因为其原材料艾草是清明节前后特有的。 蒿子粑粑的做法是用清明前后才有的艾草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粘米、面粉里,然后手工揉匀,再根据个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蒿子粑粑的特点是冷了也可以食用。 这种蒿子粑粑不仅带有绿色野菜的清香,而且制作好的蒿子粑粑吃起来清甜甘香、软糯可口,实乃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其主要在江南一带地区流行,目前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 蒿子粑粑老少皆宜,但最好不要多吃。蒿子粑粑是用糯米制作而成,吃多了很容易会增加消化负担,对肠胃造成伤害。除此之外,蒿子粑粑最好真空包装起来,然后放进冰箱里冷藏起来。 清明节吃的粑粑叫什么2 清明时节确实有很多的美食粑粑,这些美食有不一样的名字和味道,都是传统节日的一个体现和影响。皖南一带地区的特产之一,又称蒿子粑粑。清明节吃青团这个习惯是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了,如果一定要仔细追究的话,我们可以在周礼中看到一些记载,比如当时写的'一些法规法典。 寒食节的特点 对于寒食节这一天人们不能够开火,于是在这一段时间人们的食物大多数就和饼干糕点一类的物品。白蒿清翠,人们将其采摘,洗净和糯米掺合一起,然后磨成粉,作为面皮。其馅有笋子,腊肉,酸菜,豆腐果然后加上蒜苗一起烹炒,其味美。然后包进面皮中,一个个做成馒头状,放进蒸笼里蒸20分钟左右,就可以吃了。 清明节的传统美食 除了我们所日常熟知的传统文化美食以外,其实在清明节这一天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美食。比如说我们吃过的野菜,可能在印象中我们觉得野菜不是什么好吃的东西,但实际上我们根据时间的发展,已经逐渐的对野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研究,知道野菜其实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马兰头是种野菜,马兰头对身体是很有益的,能保护血管防止中风。 乌米饭,据说这是畲族的食俗,久而久之,福建一带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汉族人也有了清明食乌稔饭的习俗。乌稔饭是将糯米用洗净煮熟的乌稔树叶浸泡后,蒸煮制成的美食,颜色乌黑,米香扑鼻。 清明节吃的粑粑叫什么3 清明节必吃的9种食物 1、艾叶粑粑 艾叶粑粑的艾叶其实是香蒿叶子,香蒿叶子外表很像辟邪的艾叶,所以这道小吃取名为艾叶粑粑。艾叶粑粑一般是在清明节食用,味道清香鲜甜。 2、青团 清明节吃青团是为了纪念先人,团圆的意思。而且在清明节这天,吃艾草做的青团还有保护身体健康,百毒不侵的意思,据说清明节吃青团还有一段传说,在太平天国时期,李秀成的一个大将躲在了一户农民的家里,这个农民给这个大将做过青团吃,所以便有清明从青团的故事有什么用
。
3、马兰头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浙江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的意思,将马兰可采摘后新鲜食用,也可将其晒干做干菜,食用时再水发。常见的烹调方法有炒、煮汤、凉拌等。
4、暖菇包
暖菇,学名鼠曲草,而暖菇包用食米和揉碎的干暖菇粉做成糍团,属于闽菜,将食米放在沸水中煮成六七成熟即捞出虑干米汤,和干暖菇粉一起倒入臼里舂打成团,便可以食用了,暖菇包软糯好吃,还有着化痰止咳及强肾益筋骨的功效。
5、朴籽粿
朴籽粿是潮汕人们过清明的一种食用食物,在清明节的时候,远在异乡、海外的潮汕乡亲回乡扫墓时都会供奉上朴籽粿,这是潮汕缅怀先人的特有方式。除了清明食用以为,在潮汕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见朴籽粿的身影,它是潮汕人们的传统美食之一。
6、润饼菜
润饼菜是闽南地区的特色菜肴,它是一种用薄面皮卷起萝卜丝、猪腿肉、豆芽、香菇、海蛎煎等食材而制成的小吃,有“包金包银”的寓意,还代表着宽容、包容的品质。
7、鸡蛋
鸡蛋是我们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食材,许多地方的人们有着清明节吃鸡蛋的习惯,他们认为在清明节的时候食用鸡蛋可以保佑自己的身体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都远离病痛。
8、蕨菜
蕨菜又名吉祥菜、龙爪菜。每当冰雪消融、春回大地的清明时节,正是采蕨的黄金季节。蕨菜吃起来清脆细嫩,滑润无筋,味道馨香。另外蕨菜营养丰富,有提神、去油腻、助消化的作用,因此,人们称蕨菜是“山野菜之王”。
9、苦菜
苦菜味道微苦,很多人都不喜欢吃,但是在清明节必吃的9种食物中苦菜,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它又名苦蕈菜、苣菜、败酱等。苦菜顾名就能知其属性是味苦性寒,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排脓之效,人们食用苦菜对于人体有着非常大的好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食用。
先交待一下面蒿,上 :
面蒿学名鼠曲草,茎叶入药,为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以及非传染性溃疡、创伤之寻常用药,内服还有降血压疗效。
纯野生,绝对有机,采摘鲜嫩的蒿尖回家,清洗干净,配上自己家里种的玉米面和大米,搅拌均匀,上锅蒸熟后,稍凉即可放入机器内磨细,成型即可。
口味完全根据个人喜好来定,喜欢吃甜的可以加白砂糖或冰糖,喜欢咸口就加盐,亦或是直接吃它的清香味,原汁原味,各种口味都具有独特之处,风味十足。
刚做好时软软糯糯,直接从机器出口处扯下一团,揉一揉放进嘴里,软糯香甜,满嘴留香,享受无比。
因为面蒿具有季节性,只有春天这几个月可以采摘,清明前后是长势最好,最多的时候,人们在这段时间内都会采摘来做上一些,自己享用和送一些给亲朋好友,做完一般当时都吃不完,凉定了后,五个或十个一沓摞起来放进冰箱冷冻起来,可以保存一整年,想吃的时候拿出来上火烤热即食,是很方便的晌午或是早餐。
交待得有点多,现在拉回到主题(哈哈),看上 ,这么小的饼,两天三个人才做了140个,你一定会觉得效率太低,确实也是,但是过程很享受。
五一节放假,我们一家三口约着妹妹一家回娘家,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一家人团聚一起喽。
回家开心的吃过晚餐后,妈妈提议说,明天去采摘面蒿回来做粑粑,对于爱运动爱美食的我来说正中下怀,开始的计划是全家出动,准备开车去三十公里外的贵州大山里采的,因为听别人说那里面蒿很多,很鲜嫩。但老公不同意,以车里没油为借口,其实他的真实原因是疫情期间就不要跨省啦,这样我们也只好作罢。
第二天吃过早餐,妈妈、妹妹和我背上水、零食、水果,带着满满的期待往山里出发了,爬了十五分钟左右,在自家玉米地梗上发现了第一丛面蒿,好兴奋,妈妈利索的采到篮子里,接着我和妹妹也发现了好几丛,一面采一面开心的聊天,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干活它就不累,虽然骄阳似火,但是面蒿也被我们一会儿就采摘完了。
妹妹说,就这么一点点,不够做啊,我们得再去找找,那里还有,于是翻山越岭,走了一块又一块地,再没寻到面蒿的踪迹......
下山的路上,遇到村里的人告诉我们河边的田里很多,二话不说,下河呗,没一会儿功夫,我们就来到了目的地,多是多,但明显已经无精打采了呀,似乎面蒿在说:怎么每天都有人光顾我呀(无奈),用妈妈的话说:不知多少人采过千遍万遍了。最后一根稻草,我们当然不能放过,嫩芽没有,我们就摘 的小花,奋战一个多小时,勉强够了吧,开心回家。
这样一天下来,运动量够了,重要的是跟妈妈和妹妹在一起,我们拉着家常,呼吸着家乡的空气,踩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心里无比的踏实、畅快。
回到家,我开始采捡它,虽然采的时候小心翼翼了,但还是不可避免的混进了杂草泥沙,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捡好洗净放在盆里发着,妈妈忙完,先秤好面蒿,再按1:3的比例,准备好玉米面和大米,第二天要拿到邻村的加工点去加工。
转天,妹妹起了个大早,催着我和妈妈赶快出发了,要赶在第一个到,早点加工好回家,早晨六点半出发,到达加工点人家还没起床呢,等了几分钟,师傅起来了,迎接我们进去,看了我们的材料,正当我满心欢喜想着最多一个小时后就能享用我们亲手采摘制作的面蒿粑粑时,师傅说:你们这材料太少了,两个机器一过,得少了几斤。说啥,本来就才几斤,让人哭笑不得。
师傅说,你们先等等吧,还有客人要来,看她们数量多的话,给她们先打,机器预热了后,中间点再加工你们的,就能多做点啦,哇,这么贴心的师傅,点赞!这样商量的空隙,陆续也就有人来了,一车、两车,果真都是大主顾,每人几十斤,一下来了五六家,甚至都有贵州的,跨省来做,足以说明这个原生态的粑粑很诱人哈。
等待的间隙我还去跑了个步,乡村的早晨,寂静清新,空气都是甜的,夸张一点说,我醉氧了,一副欠揍很享受的表情就是我(哈哈)。
跑完步回来看到加工点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大家都在忙碌着,蒸的蒸,磨的磨,成型的成型,一会儿功夫,成品就出来啦,热气腾腾的,空气里都弥漫着面蒿的清香味,大家笑着、吃着,开心极了,这绝对是快节奏的城市人无法体会的慢生活、幸福时光。
加工完一家的,做了有六七百个吧,然后轮到我们家做,三个人花了两天时间,做了140个,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哦,呵呵。我们享受了这个过程,家人在一起,做原汁原味的饼,吃着就无比香甜可口。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妈妈就在烤面蒿粑粑,我们的劳动果实,香味已经出来啦,就这样吧,我吃去喽......(嘻嘻)
在这个快节奏、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缺少现代化,不缺少速度,适当的时候也要懂得放慢节奏,尤其是远离家人的朋友们,得抽空,创造机会多多回老家陪伴父母,能多陪伴一次都是赚到。时光不会等你,父母的衰老不会等你,尽量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这种野菜叫做清明菜。
清明粑粑,是皖南一带宣城等地特产之一,又称蒿子粑粑。每年清明时节,白蒿清翠,人们将其采摘,洗净和糯米掺合一起,然后磨成粉,作为面皮。其馅有笋子,腊肉,酸菜,豆腐果然后加上蒜苗一起烹炒,其味美。然后包进面皮中,一个个做成馒头状,放进蒸笼里蒸30分钟左右,就可以吃了。
扩展资料
1、清明菜,中药名。为菊科植物鼠曲草Gnaphalium affine D.Don的嫩茎叶或地上部分。各地分布。具有祛风解表,化痰止咳之功效。多用于咳嗽多痰,气喘,感冒,蚕豆病,筋骨疼,白带异常,痈肿等。
2、相传明朝建文皇帝“靖难之变”后从南京流落到贵州省,望白云而遁迹,在长顺县白云山削发为僧,终日念经朝佛。长顺当地老百姓得知建文皇帝遁迹白云山并削发为僧后,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和六月十九人们纷纷上山朝佛。每次上白云山朝佛当地老百姓们都得带上大家认为最好吃的自制的食饼作为祭品。偶然一次,建文帝品尝大家带去的食饼后赞不绝口,得知此饼主料是清明菜,遂取其主料命名为“清明粑”。
参考资料
重庆梁平:家家户户吃清明菜粑粑过清明--人民网
关于面蒿粑粑的功效与作用和面蒿粑粑有什么好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清明节 我们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行情趋势”,查年更多中药材价格、行情分析、后市预测、药材功效、偏方、收购信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