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西医说的宫颈糜烂,中医认为是感染了湿热之毒,损伤了任脉、带脉所致。带脉受损后,白带量多,热毒下流开始腐蚀生殖系统,所以腹部和腰会疼痛,当侵犯到附近的泌尿系统后,小便灼痛。白带黄绿色,跟脓似的,有时夹著血丝,有难闻的臭味,小腹灼热疼痛,腰骶酸疼,小便困难、灼痛。都是湿热引起的。经期、产后是女人生殖系统最脆弱的时候,不注意卫生,或者性生活感染,手术损伤,都是引起脓性白带异常的内因。 湿热之毒也是趁免疫力低下时肆虐。
中药疗法
(一) 【辨证】肾气虚弱。
【治法】补养肝肾,利湿固涩。
【方名】首乌枸杞汤。
【组成】首乌12克,枸杞子12克,菟丝子12克,桑螵蛸12克,赤石脂12克,狗脊12克,熟地24克,藿香6克,砂仁6克。
【辨证】痰湿下注。
【治法】疏风祛湿。
【方名】升阳胜湿汤。
【组成】柴胡3克,羌活6克,苍术6克,
黄芪6克,防风4.5克,升麻4.5克,独活4.5克,
当归9克,藁本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二)
【辨证】湿热蕴结下焦。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名】银甲汤。
【组成】金银花24克,连翘15克,升麻15克,红藤24克,蒲公英24克,生鳖甲24克,紫花地丁30克,生蒲黄12克,椿根皮12克,大青叶12克,琥珀末12克,桔梗12克,茵陈1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王渭川方。
(三)
【辨证】湿蕴化热,阻滞气机,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杀虫。
【方名】止带汤。
【组成】黄柏10克,苍术10克,樗根皮10克,茯苓15克,山药12克,泽泻12克,使君子12克,乌梅6克,胡黄连6克,枣猬皮6克,川椒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董建华方。
(四)
【辨证】肾气虚弱,固摄无权。
【治法】补肾固气养血。
【方名】白果汤。
【组成】砂仁5克,五味子5克,五倍子5克,益智仁5克,杜仲10克,熟地10克,续断10克,覆盆子10克,远志10克,
党参10克,桑螵蛸10克,阿胶10克,山萸肉12克,白果12枚,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施今墨方。
(五)
【辨证】痰湿下注。
【治法】疏风祛湿。
【方名】升阳胜湿汤。
【组成】柴胡3克,羌活6克,苍术6克,
黄芪6克,防风4.5克,升麻4.5克,独活4.5克,
当归9克,藁本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胎产要决》卷上。
(六)
【辨证】脾肾虚损,湿浊下流。
【治法】健脾固肾,收敛止带。
【方名】岗稔止带汤。
【组成】菟丝子25克,何首乌20克,白术15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0克,白芷10克,岗稔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3次。
【出处】罗元恺方。
中医针灸治疗方法
对于白带异常,针灸治疗无副作用。针对脾虚引起的白带异常,主要对带脉、三阴交、足三里、脾俞、隐白等穴进行艾灸治疗。以起到补脾养肝的作用。
灸带脉能益气固摄,调理任督两脉;三阴交平肝健脾利湿,补肾强精;足三里调理脾胃,利于气血化生,增强体质,促进康复;脾俞振奋中阳,健脾以助升清降浊,运化水湿;隐白补脾、益气摄血。诸穴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气,升阳除湿的作用。 对于带下色白,淋漓不断,食欲不振,小腹发凉的患者有治疗作用。
对于白带清稀,白带量多患者可用艾灸三阴交、关元、肾俞、带脉、次髎,等穴位。关元与肾俞配伍可强肾培元,固涩止带;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诸穴合用以达到滋阴补肾,培元固涩之功。
治疗方法:将艾条点燃后,右手持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点燃一端的艾头对准穴位处,相距约1寸左右,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泛红为度。每天艾灸一次,每穴施艾条温和灸15分钟,连续10天为一疗程。
中医推拿疗法
首先要注意减少平时生活中的各种损伤,免疫系统没有缺陷,自然百毒无处可侵。如果不能保证完美无缺,那就要加强任带二脉的抵抗力,这样即使有毒来临,也能在未成气候之前把它们赶出去。。体质偏寒的人,平时比较怕冷,舌头颜色偏淡,就要艾灸这两个穴,每天3分钟,灸完多喝白开水;而体质偏热的人,老心烦口渴,手脚心发热,舌头颜色红,就不要艾灸,只按揉两个穴即可,以免热上加热。还可以根据近期身体状况选择,上火的时候按揉,有寒的时候艾灸。另外,冬天的时候最好选艾灸,夏天的时候最好选按揉,这就是中医里的因人、因时施治。
同时,还要配以吃药加外洗,用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克丶金银花10克、野菊花10克、紫花地丁10克和天奎子10克,加一碗半水煮,煮到剩半碗时倒出,再加一碗半水煮,把两次的药兑在一起喝。然后药里多加水,煮后洗阴部。每天晚上一次即可治愈。
以上内容和用法用量只能是建议了,你不确定的话建议你可以咨询有管的人士或是去医院看看或是咨询中医的。也可以对中药的专家进行对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了解。希望天下的女性都能健健康的,开开心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