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功效与作用

温脾散 《颅囟经》卷上(温脾散)

来源:http://1zy.cn/ 作者:http://1zy.cn/ 发表于:2023-07-19 23:04:43 人围观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第一中药材网(1zy.cn)搜集、整理了:本文《温脾散 《颅囟经》卷上(温脾散)》,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功效与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温脾散 《颅囟经》卷上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温脾散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温脾散 《颅囟经》卷上

2、温脾散

3、温脾止泻

4、温脾止泻丸

5、温脾汤 《三因方》卷八

温脾散 《颅囟经》卷上

温脾散 《颅囟经》卷上   温脾散 《颅囟经》卷上 : 【组方药物】 附子 干姜 甘草(炮,锉)各15 克 白术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4味,为末,空腹时用米饮送 下,每次1.5克。
【主要功效】 温脾止泻。
【适应病证】 小儿脾胃虚寒,水泻不止,食乳不 消,吃奶频吐。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忌食鲜鱼、毒物。
【方义分析】 此方即仲景四逆汤加白术而成。 方中重用白术健脾化湿;附子、干姜温阳逐寒;甘草 调和诸药。共奏温阳健脾、祛湿止泻之功。故对脾胃 虚寒、水泻不止有效。

温脾散

温脾散   温脾散 : 1. 《颅囟经》治小儿水泻利,并脾冷,食乳不消,吃奶频吐方。附子、干姜、炮甘草各半两,白术一两。为末,每服五分,米饮送下。
按:此为四逆汤加白术法。
2.《太平圣惠方》治虚劳,脾胃虚冷,不思饮食方。肉桂、诃黎勒皮各二两,人参、附子、茯苓、厚朴、木香、肉豆蔻各一两,丁香、沉香、干姜、炙甘草、藿香各半两。研为散,每服三钱,加生姜半分,枣三枚,水煎服。
按:此由四逆汤合丁桂散加味而成。
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胃气不和,腹胁虚胀,不欲乳食,困倦无力,壮热憎寒方。诃黎勒皮、人参各三分,炙甘草一分,白术、木香、茯苓、藿梗、陈皮、黄芪、桔梗各半两。研为散,三岁儿每服一钱,加生姜钱大一片,枣一枚,水煎服。
按:《太平圣惠方》所载,用药相同,人参二分。
4.《普济本事方》治脾胃虚冷,饮食少进方。茴香、青皮、陈皮、艾叶、砂仁、厚朴、白芷、桔梗、木香、白术、香附各半两,炙甘草一两半,红豆、高良姜、麦芽、干葛各三两。研为散,每服一钱,加枣一枚,水煎服。
5.《卫生宝鉴》治疟疾寒热发歇,多时不差方。生甘草半两,绿豆、紫河车各一两,砒一钱半(另研)。先研前三药为末,与砒粉和匀为散,每服半钱,开水下。十岁以上儿服一字,大岁以下服半字。孕妇忌服。
6. 《证治准绳》引张氏治小儿脾胃亏损,腹胁虚胀,乳食不进,困倦无力方。诃子肉、人参各七钱,白术、木香、桔梗、茯苓、藿香、陈皮、黄芪各五钱,炙甘草二钱半。为末,每服二至三钱,加姜、枣,水煎服。

温脾止泻

温脾止泻   24566 温脾止泻 : 温补脾阳而制止泄泻、谓之温脾止泻。温脾止泻的药物性味辛温,常用于脾胃虚寒、肠鸣泄泻、胃寒神疲、四肢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等。药如干姜、补骨脂。

温脾止泻丸

温脾止泻丸   24567 温脾止泻丸 : 本品由熟地黄24g,白术(麸炒)、茯苓、山药、泽泻各12g,人参(去芦)、甘草、附子(炙)、于术各9g,青皮(醋炙)、木香、肉桂(去粗皮)各6g,黄连3g组成。有温脾止泻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腹痛便溏,饮食少进,面黄肌瘦,倦怠无力。方中附子理中汤合四君子汤补脾祛寒止泻;加入山药、熟地甘温补虚;于术、泽泻渗利水湿,助脾运化;青皮、木香行气止痛,且使补而不滞;佐以肉桂温中祛寒,黄连反佐,以防虚寒不纳。本品味甜、微苦、辛;为黄褐色大蜜丸。每丸重9g。米汤或温开水送服,1日2次,1次1丸,成人可加量服用。密闭,置室内阴凉干燥处保存。

温脾汤 《三因方》卷八

温脾汤 《三因方》卷八   温脾汤 《三因方》卷八 : 【组方药物】 干姜45克 当归 黄柏 地榆各 60克 阿胶(麸炒焦) 茴香(炒) 石榴皮 黄连各 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8味,锉散。每服12克,用水 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
【适应病症】 久痢阴虚,湿热未清,脾阳不振, 下痢赤白相杂,腹中㽲痛,里急后重者。


温脾散 《颅囟经》卷上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温脾散温脾散 《颅囟经》卷上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脾胃   人参

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行情趋势”,查年更多中药材价格、行情分析、后市预测、药材功效、偏方、收购信息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用户名:

    验证码:

联系我们

电话(微信):18215288822